万荣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山西万荣县庙前村的战国墓
TUhjnbcbe - 2022/10/21 20:48:00
女人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dy/220613/10986045.html

山西万荣县庙前村的战国墓

选自《文物参考资料》年12期,杨富斗

年3月在晋南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士五里的庙前村挖出铜鼎、铜尊、铜罍、铜鉴、铜鬲、铜簋、领匜、石磬等二十三件。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闻讯后即由侯马工作站工作人员前往勘察,结果发现一座规模较大的土坑竪穴墓,除墓的西南角和西北角曾受过扰动外,其余大部尙保存完好,于是在13日一19日进行了膑。

一墓室结构及墓内情况

墓室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坑竪穴,方向北偏东30度。四壁不很垂直;口大于底,底宽3.5米,长约5米,口寛3.9米,长约5.5米。地表面是耕土,耕土下面看厚8.6米的冲积层,包含遗物有绳纹陶片及铜箭头等。墓内土彳瞬净,为白色砂土。

墓底有用木材筑成的椁室,但已腐朽过甚,由现存痕迹覗察,室内地上横铺木板二十余块,其上又用约—0.3米宽、0.15米厚的木板沿四壁向上垒起约1.5米高,上面横盖木板而成椁室,椁室四壁外充细砂土。

椁室内正中间放一葬具,两头大小相等,长2、宽L3米,已腐朽,在棺木遗痕中有一些黑色的漆片,棺内的骨架也已腐朽,只有北端尙保留有几片头盖骨,在头盖骨的下面发现一些零乱的玉石饰片等。

二出土遗物

出土遗物绝大部分是铜器,清理出土的和已挖出的共有五十七件。出土时都在椁室内西北角(图一),没有一定的放置次序,编钟是两个或三个套在一起,编磐是两三个竖置在一起,这说明在埋葬时未葬入钟架和磬架。铜器的器壁极薄,在椁顶坍塌时多半已被砸毁。兹分别叙述如下∶

1.铜鼎共七件,列鼎五个,形式相同,均残破。最大的直径0.42米,最小的直径0.32米。附耳,蹄足,盖上有一喇叭形钮、腹下部有凸弦纹一道,腹上部及器盖满饰花纹(图二)。小鼎两个,形式一样,大小相同,直径0.21米,附耳、蹄足、盖上有三环钮,腹上部及器盖均饰花纹。

2.铜钟共九件,完整的六件,残破的三件,形式一样,全是钮钟,最大的通长0.3米,最小的0.11米,舞面饰兽面纹,鼓面饰回纹(图三、六)。

3.石磬共十件,完笔的六件,残破的四件,最大的长0.62、厚0.08米,最材、的长0.27、厚0.02米靑石制成(图四)。

4.铜尊一件,通高约70厘米,已破碎。

5.铜罍二件,均残破,高0.31、口径0.17米。肩有带环双耳,耳上饰兽头,周身满饰花纹(图五)。

6.铜鉴二件,均残破,大小相同,口径0.8、底径0.36米,口平侈,腹有四环耳,耳上饰以兽头,腹部饰花纹(图七)。

7.铜鬲三件,均残,形式大小相同,高0.1、口径0.12米。口平侈,足作马蹄形,素无纹饰。

8.铜匜一件,残破过甚,素无纹饰。

9.铜簋二件,残破过甚,素无纹饰。

10.铜车軎二件;周身饰花纹。辖一端作兽头,直径0.08、长0.0冬米。

11.玉石饰片九片,有方形和长方形的两种,皆涂朱色。

12.蚌饰七片,上涂朱色。

13.玛瑙管一件。

14.骨饰一件。  

三小结

此墓遗物比较丰富,制作也很精致。从墓的结构和器物的作风看来,都象是战国的。

荣河在战国时为魏汾阴地,据文献记载:汾阴故城就在今庙前村北土丘的南面。我们这次在淸理墓葬时,还在城址东半部发现了大量的战国和西汉时期的绳纹陶片及云纹瓦当等遗物。由此看来,这批文物对硏究当时魏国的历史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将会有一定帮助。  -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万荣县庙前村的战国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