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牙记
《指南》中明确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因此结合孩子换牙高峰时期并充分利用了孩子对牙齿的好奇心,孩子们激起了一场有趣的谈话活动,就这样“换牙记”的热潮拉开了序幕……
课程起源
孩子上了大班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到“老师,我的牙齿在动”、“老师我吃不了硬的东西”、“那是因为你要换牙啦”,紧接着“换牙”就成了班级里的热门话题,而这颗小小的牙齿,就是话题的核心内容!
我掉牙啦
老师我的牙齿掉了!
老师,我的牙齿还没掉,里面又长出了一颗新牙。
看,我都掉了两颗牙了!
好奇怪呀!怎么你那里多了一颗牙。
我有一颗虫牙,吃东西的时候会疼。
我也有虫牙,妈妈带我去补牙了!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牙齿为什么会黑?为什么大家会掉牙?原因是什么?引导幼儿面对掉牙的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并且了解牙齿的相关知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语言,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工具帮助孩子习得知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绘本讲述《为什么会掉牙》的谈话活动,让幼儿了解到牙齿是咀嚼食物的,是正常吸收消化功能的第一道工序,换牙是正常的生理阶段,能满足人们消化生理的需要。幼儿吃的食物,量少且比较简单,使用乳牙足以完成咀嚼任务,但是长大以后,食物越来越复杂,食量越来越多,乳牙已无法完成任务,必须换上结实、坚硬和功能多样的恒牙。
牙齿的秘密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了解自己的牙齿,我们请爸爸妈妈帮忙,完成了“牙齿调查表”,也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本班孩子换牙的情况。
统计得出,本班幼儿掉牙的有31人,没掉牙的有14人,有龋齿的22人,医院补牙的10人,没补过的12人。幼儿通过调查,知道自己有多少颗牙齿、是否换牙、换几颗,有没有龋齿,对牙齿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谈话活动,孩子们知道了,换牙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不用手摸,不舔牙齿,不吃甜食,不吃坚硬食物,认真并按时刷牙等。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看到酸甜饮料对牙齿的危害,我们开展了“科学小实验”探索活动。
我们用鸡蛋来模拟牙齿,依次放到醋、清水、可乐、橙汁四种液体中浸泡,浸泡在这几种液体下的“牙齿”会发生什么样的神奇变化呢?
静置一天后,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孩子们的发现吧!
孩子们的观察仍在继续,每天早上来园后的第一件事是先去观察鸡蛋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就赶紧记录下来,告诉好朋友…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一位牙医叔叔来给小朋友们科普牙齿知识。叔叔向小朋友们讲了换牙期间的注意事项,龋齿的形成,刷牙的正确方法,修牙需要的工具等,消除了孩子们去看牙的恐惧心理。在了解了牙齿的构造及掉牙的原因后,小朋友们开始相互观察牙齿,发现牙齿的数量可不一样呢!追随孩子们新的兴趣点,我抛出问题“你知道自己有多少颗牙么?咱们来数一数?”当我发现孩子因为自己没法数清楚牙齿的数量而猜测时,我引导孩子寻找解决办法,“自己看不到怎么数呢?”于是,一场关于数量的讨论开始了。孩子想到了用镜子,想到了请同伴帮忙等方法。了解了自己的牙齿后,孩子们通过绘画、捏泥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牙齿作品。通过系列活动,孩子们知道乳牙有20颗,那恒牙呢?让我们跟着橙子老师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吧。保护牙齿我知道
保护牙齿,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不吃甜食!
不喝饮料!
早晚刷牙!
不咬硬东西!
我们一起来看看,牙刷、牙膏都有哪些?哪些是适合小朋友用的?
孩子们知道了,牙刷、牙膏的分类,明白了牙刷3个月要换一次,不然会有细菌呢……当然,孩子们还知道刷牙要刷3分钟。
区域活动中,夏墨小朋友说:我要把牙具画下来贴到墙上,给小朋友看!
孩子们用橡皮泥来展示对牙齿有利和不利的食物。家长朋友们在班级群里反馈了孩子们在家刷牙的情况。
刷牙小儿歌
孩子们利用来园、喝水和午睡起床后的空隙时间一起在主题墙前进行讨论交流。
回望整个课程之旅,来源于幼儿,又回归于幼儿,孩子们从掉牙、探索牙齿的秘密到保护牙齿的系列活动中,体会到了换牙的过程和感受,知道乳牙脱落,恒牙萌发,是成长的标志,学会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班本课程活动还在继续,孩子们将课程延伸到动物的牙齿,了解动物跟人类牙齿的区别,它们会不会经历换牙呢……继续探索牙齿的奥秘吧!
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接下来的旅程吧!
希望大二班的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勇敢的面对困难,成为最好的自己!加油哦!
万荣县实验幼儿园
李晓燕
秦晓菊
王晓晓王琛渊张智媛
第期
觉得好看点个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