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时间:年2月19日--2月21日(农历正月十二--正月十四)19日上午10点举行开幕式
展览地点:沈耀初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共诏安县委宣传部、诏安县文化广电体育局、中共梅岭镇委员会、梅岭镇人民*府
协办单位:共青团诏安县委员会、诏安书画院
承办单位:诏安青年书画协会
梅岭港与海上丝绸之路
梅岭港在我国南海与东海交汇处,踞闽粤上下要冲,自古就是海中重要交通要道。唐光化元年()诏安县梅岭港辟为渔港,宋置南诏场临水驿,设沿海巡检寨(兼辖东山水寨),明代为漳州外贸口岸之一,于梅岭置安边馆。在民国以前,所谓诏安湾,指的是包括今福建省东山县、诏安县和广东省南澳县的整个海域,是东海和南海的交汇处。因为在民国五年()东山、南澳从诏安县析出单独设县,所以《辞源》说:“诏安湾,南海之海湾,在福建省诏安县之东,岛屿星罗,最大者曰铜山岛,西南斜值南澳岛,闽粤之外户也。”因此,梅岭港是漳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处重要港口,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诏安的海运业,据史书记载,远自唐代,即有人开始经营。到宋代诏安的梅岭港已成为漳州府最早的外贸港口。宋代学者赵浊适的《诸番志》明确记载:早在宋代,漳州和潮州一带的物产,如丝绸、布匹、瓷器、盘银、豢叶、沙糖、纸张和果品等,即从梅岭港出口输往外洋,并从外洋输入香料、珠宝、药材、香米、蕃薯、绿豆、金、锡和矾土等。为了保护外贸、征收捐税,当时的漳州府已在这里设官治理。据《诏安县志》记载:“梅岭,即旧志安边馆濒海之地,漳之洋舶,实先技于此。原设主簿镇,后诏安设县,镇除,兼辖南澳、铜山…。环拱既周,而此方尚固。是处,调立海边,洋舶得以经至,不可不视为要塞也。”
当时,正值南宋经济繁荣,海外通商盛极一时,泉州港成为当时世界有名的大商港。从南宋到元代,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从福建的泉州港出发.经梅岭,到广东的海南、西沙,再远到南洋群岛,又转往暹罗、缅甸、锡金和印度,最远到达阿拉伯。《宋会要辑稿》还进一步指出“漳、泉、福、兴化,凡滨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备财力,兴贩牟利”。诏安东南部海岸线长达九十多公里,群山环列,海岸蜿蜒曲折,梅岭港是个水深浪平的良好的避风港,在这里商船成阵,桅杆高耸,商船南来北往。北上辽东、京、津、苏、杭,南到菲律宾、吕宋、南洋群岛。有名的明代地理学家张燮,在他所著的《东西洋考》也明文记载:“漳州府对外通商,先是发舶在南诏之梅岭,以后盗贼之梗阻,才改道海澄之月港”。以上史志的记载说明诏安的梅岭港,早在宋代已成为漳州府最早的外贸港口。宋元时期,梅岭港既是古代两大国际贸易港——泉州、广州通往海外的中继站,也是漳州府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元末明初,进出梅岭港的商船络绎不绝,濒海的悬(玄)钟、赤(卸)石湾已成市肆。
《诏安县志》记载:诏安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经的水域。宋元时期,湾内的梅岭港既是泉州、广州通航海外的中继站,由诏安湾往东通台湾、琉球、日本、菲律宾;往西通泰国、越南、柬埔寨、苏门答腊。泉州、广州两港的船只往返“东西二洋”常以梅岭港为休整补给站,外蕃船只来漳亦每每以梅岭港为发泊地。
民国初新编的《诏安县志》《地理志?险要》说:“梅岭,离县二十里,离悬钟十里许,即《旧志》安边馆濒海之地,漳之洋舶,先实发于此,原设主簿,后诏安设县,镇除……”又如《武备志?关隘》也说:“旧设机兵二十四名,小甲一名,置捕盗主簿屯驻……后因南澳设镇,分遊乃撤。”设安边馆、设主簿镇、设捕盗主簿、设机兵、设分遊,种种名目,都说明当时梅岭口岸洋舶往来的兴盛。诏安湾区域以梅岭、铜山、柘林、南澳人为主体,结成十百成群的海上群体。通过闽粤边地迁居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的华侨,间接恢复和南海诸国的经济交往。史称:“闽广之交,私蕃船只寒来暑往,官军虽捕,未尝断绝。”;“(南澳)云盖寺,(东山)走马溪,乃番船始发之处,惯徒交接之所也”;诏安梅岭等地居民“视重洋如平地,岁再往返,攘利不贷”。
梅岭港的繁荣与富庶,引起倭寇、海盗的垂涎与掠夺。据《诏安县志》记载,倭寇骚扰诏安始于明嘉靖三十七年(),直到四十四年(),吴平屯梅岭,四出掳掠,势甚猖。这七八年间,就是梅岭受倭患最剧的时刻,按上述所说,从梅岭迁月港,应该就在这几年中的事了。月港兴而梅岭废,但梅岭的外贸活动并不是从此便永远停止了。由于倭寇被歼灭,海氛渐趋平静,如乾隆、嘉庆到道光年间出了好几家各拥有十几二十只大商船(如北关谢硕兴、岸上村沈振兴号等,都有百万富翁之称),他们的活动除遍布国内天津、宁坡、汉口等地方外,还运进暹罗米、肥皂、石油、火柴等物,可作为梅岭恢复外贸活动的例证。
如今,梅岭港留存下来的遗址有宫口港、果老山摩崖石刻、悬钟所城墙、东京路口古塔、胜澳天妃宫、望洋台、祥麟塔以及功覃闽粤坊等古迹。
宫口港
诏安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经的水域。宋元时期,湾内的梅岭港(宫口港)既是泉州、广州通航海外的中继站,由诏安湾往东通台湾、琉球、日本、菲律宾;往西通泰国、越南、柬埔寨、苏门答腊。泉州、广州两港的船只往返“东西二洋”常以梅岭港(宫口港)为休整补给站,外蕃船只来漳亦每每以梅岭港(宫口港)为发泊地。
果老山摩崖石刻
果老山摩崖石刻属梅岭镇南门村,年8月被诏安县人民*府确定批准为笫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有石刻36方,其中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驻悬钟所城官员的纪事和景物的题咏,石刻28处,字体有楷书也有草书。其中有蒋基地的“青莲耸秀”,俞咨荣的“山城出色”,还有张元勋、尹瑾等十余人的题刻。石刻除明代驻防官员外,还有一些书者情况或时间不详。此外在历史和书法艺术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石刻包括了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驻悬钟所城官员的纪事和景物的题咏,对研究“海丝”时期的历史具有较高的价值。这些石刻有的描述了风平浪静海面上大小帆船航行的景象;有的记载了明代官兵们打击倭寇、海盗。打击倭寇、海盗对维护海上贸易的正常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护了海商的合法利益。
悬钟所城墙
悬钟所城墙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诏安县东南海滨,古城墙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平方米。周长约米,以条石砌建。垣面宽3-3.5米,高6米,女墙垛,窝铺15座,东西南北四门上各有楼,其中东西二门阻海,北门通县城大路,南门堵塞。隆庆六年重建,增月城3座,垛子60个,窝铺11座。悬钟所城墙是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德兴奉诏建置的防御倭寇、海盗的千户所级海防要塞。该建筑在历史、科学、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东京渡口古塔
东京渡口古塔位于诏安县梅岭镇东门村。该塔高约三丈,为实心石塔,整座塔呈六角形状,分三层。底座石础形似莲花座,塔身底层略大,第二层至第三层依次递小。古塔的第二层临海面与塔身背面各雕有石佛像一座,为当时当地的海上航标塔。古塔造型古朴,宏伟壮观。至今该塔保存基本完好。同时塔址周边置建一道石城墙,宽约1.2米,长约数百米。原建有石城门(该城门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毁),沿着山坡而下数百米即至海滩码头。该码头是明代诏安梅岭与外国商船进行贸易活动的港口。
胜澳天妃宫
胜澳天妃宫属于县级文保单位。位于诏安县悬钟城南门村的西南面,当地村民称为“胜澳天妃宫”。
此宫始建于明朝初年,坐东南朝西北,背枕南山墩,面临大海。右接内屿神龟与洋林大橵成犄角地形,谓之龟蛇相会。它的建筑面积约75平方米,由拜亭、殿宇带右厢房组成。主殿为重檐悬山式,厢房为穿插式结构,具明朝建筑特色。殿门上,悬挂着“胜澳”,榜书木扁,书体气韵高古,风神凝远。殿内奉祀妈祖林默娘,她是一位不惜牺牲自己,赐福于人们的善良女性,也是沿海渔民敬仰的神灵,因其威灵屡显,护国佑民,历宋、元、明以至清朝的褒封叠赐,从妈祖、天妃升格为天后。当时航海人出海从事海上贸易之前必先祭祀天后,以祈求平安顺利。天妃宫是人们朝圣旅游的胜地,许多名人学者曾在这里题下脍炙人口的诗句,极言其风光气势。
望洋台
望洋台位于诏安县梅岭镇南门村海滨。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平方米。为天然巨石垒叠成镜台状,一高大竖石耸立如屏,其余石块接连横置。其下如平台,宽可容纳数十人。石屏上“望洋台”三大字各约1.5米见方,为笔力雄浑的端楷。年8月被诏安县人民*府确定批准为笫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屏上镌刻明嘉靖五年蔡潮题写的“望洋台”三大字。上款为“大明嘉靖五年三月朔旦”,下款为“福建布*司右参*临海蔡潮题”。在历史和书法艺术方面具有一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价值。
祥麟塔
祥麟塔在清嘉庆三年由邑绅沈丹青等倡建。塔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43平方米。高24米,为楼阁式。八角七层空心石塔,平面形状为八边形。塔基须弥座边长为24米,底层、六层和七层均设1个门,二至五层各设两个门,第六层加开一窗。每层出檐0.7米。底层正门匾刻“祥麟塔”,二层的东、西、南、北门均有门匾,依次为:“挹晖”、“迎熏”、“朝阳”、“拱辰”。三层有石刻对联“气势冲霄汉,文章大海潮”。塔内有石阶盘旋而上。年8月被诏安县人民*府确定批准为笫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塔是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点塔,又是沿海航标,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价值。
功覃闽粤坊
功覃闽粤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诏安县工业园区上营村分水关长乐寺。分水关为闽粤交通要道,素有“漳南第一关”之称。明清均在此设防驻兵,该坊为明崇祯年间福建、广东两省官员士绅为褒扬时任南澳副总兵、抗倭名将郑芝龙而立。坊为花岗岩仿木结构,东北至西南走向,占地面积12平方米。四柱、三间、三楼,歇山顶加两坡,通高9.6米,宽7.49米,东北面书“功覃闽粤”,西南面书“声震华夷”。大额坊署“福建广东乡晋绅士为大总戎都督郑芝龙立”。
福建广东乡缙绅士民之所以为大总戎都督郑芝龙立此石牌坊,是因为郑芝龙在明崇祯十三年()任南澳副总兵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多次击败了横行海面、窜扰闽粤的荷兰殖民船队,保卫了祖国的海防安全;另一方面,征服平息了称雄闽粤之交的海寇,“海上诸贼俱为所并”,海氛一度比较平静,使官绅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故闽粤两省的官绅士民感其恩德,立此牌坊褒扬纪念。
郑芝龙是明代东南沿海重要的商人集团首领,该牌坊可见证当时诏安贸易繁荣兴盛的程度,及其“功覃闽粤”、“声震华夷”的影响力。
(诏安县海丝办执笔许焜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