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求助投稿》添加
业务合作投诉》添加
第一百六十五期
桥上有炮台的村庄—礼林镇牌楼村
王美珍
东有鸡峰映明塘,西横嶂岭固如墙,南方罗山敲钟鼓,北望翥山出贤王。这首诗是村民程年本为牌楼村所写。
牌楼村位于礼林镇往北方向3公里,鸡公山下,安殷河水西岸。有人烟多户,多人口。为乐平南乡人口最多的大村庄,占地面积为礼林镇的九分之一。主要以程姓为主,另外还有少数江姓、洪姓、刘姓。
此地程氏为杭桥派程僖公的后代。迁徙路线大致如下:由众埠杭桥到众埠横路,再到磨桥,最后落户此地。一世祖为僖公第五世孙不器公。
不器公,宋元符三年进士,历官广西提刑、京都转运使。落户之初,因该村耸立着三栋门楼,称为“三门里”。还有一个别名称作“窠家湾”,为什么?因为四周溪水环绕,村庄形状像鸡窠而得名。
到了明朝末年,该村有世公在京城做官,于是便把自己的老家改名为“牌楼岗”,简称“牌楼”。这名“京官”姓甚名谁,在家谱中没有找到记载,因此不得而知。
不器公生有两个儿子:移忠和资忠。这老二资忠一支迁往万年礼冲。
据家谱记载,清朝晚期,该村非常好斗。与相邻的洪氏、胡氏经常闹海斗(械斗)。为了打败对方,村里男丁到了晚上便聚集到祠堂里操起棍棒练武,发出一阵阵“轰哈”的声音。
嘉庆时期,该村与邻村朱桥因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过一次激烈的搏杀。天干缺水,禾苗正值生长抽穗的时候,处在水流上游的牌楼却放下闸门,截水断流。如此行为,当然引起下游的朱桥村民火冒三丈。于是,双方纠结人马,拿好武器,来到水沟边,分立在深坑桥(老桥)两头,双方就要交手,形势十分紧张。
这时,大上洲的洪孔胜老板召集附近小村群众也来到深坑桥边,极力劝解、调和。在孔老板的努力下,双方气氛缓和,放下武器,解决办法达成一致。于是,牌楼村民纷纷散去,干活的干活,挖煤的挖煤,种菜的种菜。为了这要命的械斗,牌楼村还请来了万年的华宗礼冲人。这下谈好了,不打了,就有村民送华宗回去。
没想到的是,半路朱桥人反悔,杀了个回马枪。为什么?因为为了这械斗,朱桥也请来了华宗-----众埠黎桥人。黎桥人在回去的路上,有人说:今天可是带了武器以及绳索来的。这绳索可是来“绑人”的,而不是空手回去的,既然来了,就要发挥作用。这句话起到了效果,激起了胡姓人的斗志。于是,冲啊,杀啊,喊叫声响起,直冲进牌楼村内......
牌楼村民见杀声冲天,势头不对,火光窜起,房子被烧......纷纷回家拿起武器。有村民赶紧去追回万年礼冲华宗。礼冲程氏华宗来了18个好汉,有的还有武功,都带着尖锐武器,长矛大刀,刀有圆孔,矛闪寒光。
程姓和胡姓对峙在桥上,拼杀在一起,刀来剑往,血肉横飞,....聚集来的牌楼百姓越来越多,多于胡氏,胡姓渐渐抵挡不住,且战且退。程氏乘胜追击,砍杀不停,直冲进朱桥村里,点起火把,将朱桥的房子几乎烧光。只剩一处,不忍下手------就是祠堂,因为里面躲满了妇女小孩。
这次械斗,万年礼冲程姓死亡四个,朱桥那边胡姓死亡二十四个。可谓惨不忍睹,河流变色......
这样的砍杀有过几次。每次除了人员伤亡,就是房子被烧毁。所以,牌楼村是没有明清的老房子的。
这是血的教训。这已成历史。就让它永远成为历史好了,沉睡在记忆深处永不苏醒。如今没有谁再愿意因参与打斗而蹲监狱过暗无天日的生活!
今天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人都在奔小康,都在努力创造和享受着幸福美好生活。全社会都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有爱,互帮互助,文明和谐,谦谦有礼。
事实也是如此,如今这两个村庄互通婚姻,同耕共作,鸡犬相闻,老少怡然!谱写着美丽新农村的新画卷!
这美丽的村庄不缺山,不缺水。如程年本诗中所写,此村有鸡公山、庙山、罗山.....四周山峦起伏,逶迤俊秀。正值初冬,枫红柏翠,五彩斑斓。水就更有特色,估计全乐平独此一处-----四周被水坑包围。水坑连着安殷河,再流入乐安河,最后入鄱湖进长江。以前村里的甘蔗相当出名,是朝廷贡品,便是通过水路运往皇宫。当时,水坑边上,是密密的树林,树木又多又好,将村庄包围,隔绝外世,像天然屏障,守卫牌楼。村民说,该村不仅与北边的胡姓打斗,还与南边的邻村洪氏有隔阂。北边的深坑防“胡”,东边的上坑防“洪”。架在绕村的水坑上,共有三座老桥(东桥,深坑桥,磨桥)。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老桥上早先还摆放了“火炮”,桥边修建了碉堡。炮弹用来防敌自卫。进村非要过桥,桥上的关卡一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闭关自守”必然落后,开明开放,方得凤来。该村应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这些天然独厚的条件,美化村庄,亮化村庄,打造成为有吸引力、凝聚力、魅惑力的宜居宜业的家园!
相信此村明天会更好。因为该村村民有着极为宝贵的品质-----重情重义,讲究团结。“十月兜”文化节展现的风采就让人震撼!
什么是“十月兜”?有着怎样的来历?村民说,以前啊村里有次涨大水,河流上飘来了一样怪怪的东西。村民就将其打捞起来,一看,是关公像。村民很是敬畏,便放在庙里“开光”念经,度化,然后长期供奉在寺庙。让村民崇拜的是,这“关公”爷灵气十足,村民有什么事相求,几乎每求必应。为感谢这“爷”们,便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个风俗,即每年农历十月初十,定为关公生日,家家庆祝。
今年村里的农贸市场大楼竣工,又逢农历“十月十”。多了一件大喜事。所以比往年更加地热闹。家家起早打麻糍,买酒买菜,打爆竹.....村里请来了戏班子,上演赣剧八天八夜。村妇们准备了广场舞,每天都要在戏台上载歌载舞,用热情和诚心欢迎四方来客。村里的每条道路都摩肩接踵、人山人海,胜似过年。
农贸市场交易繁忙,买卖频繁。十足反映了大村庄的旺旺的人气。这大楼前是空阔广场。广场南边是戏台。该戏台四柱三间三楼式,两重檐加硬山。横梁柱子粗大结实。涂着黑漆。正中由梁上雕刻着满堂福,往上枋间刻着九狮下江,再往上梁上刻着喜鹊梅花、鹤鹿同春、佘君辞朝。往两边看,刻着和合二仙、八仙过海等等。戏台藻井辉煌璀璨,头顶天花板以及周边墙上布满了各种各样吉祥快乐富贵平安的图画,色彩缤纷,耀人眼目。柱子上悬挂的楹联内容是:上帝垂恩因人施雨露,天官赐福随时降祯祥!戏台精美,犹如画卷。戏曲响起,雅韵悠长。
这个古老又庞大的村落,精彩的故事很多。奇怪的人物也较多。先说一个明朝的吧。
那时,村里有个人叫程郑才,小时家贫,十岁丧父,母亲改嫁,跟随奶奶相依为命。有一年大年三十,家里实在穷的揭不开锅。奶奶就叫他去他妈那里过年。郑才去了。继父家正在烧菜添酒,准备过年。继父将年饭准备妥当,对他说,你先到门外等等,等我拜好祖宗打完爆竹,你再进来。可是,继父一边说,一边就将大门紧闭。郑才连夜赶回家,与奶奶抱头痛哭。
他穿着破烂,带着斗笠,告别奶奶,正月初一带着伤心的心情就离开家门,来到景德镇。睡在还留有余温的瓷窑里。讨饭度日。但是时间一长,窑老板发现了一个秘密,只要郑才留宿过的窑,烧出的瓷器,次次成功,没有破败。渐渐地,他的名气出来了。他成了“窑神”,成了“福将”。老板纷纷聘请他搭干股。他的钱包鼓起来了,成了“富豪”。于是买店面,买了间,与租户说好,除了收租金,还要吃上一天的饭。到了第四年闰年,多出一个月30天,不够吃饭。于是又买上30间店面。当然,发财后,他回了老家,衣锦还乡,风风光光地。还在老家盖了大房子,传说有十个天井。从前厅走到后院,需要花上半天时间。
他培养了他的女儿,从小画瓷制瓷烧瓷。练得一身制瓷真本事。后来,朝廷下达命令,需进贡皇宫所用瓷器。为了烧出“贡品”,排除障碍,早日成功。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烈性程氏女子竟然跳入窑中,以身殉瓷。终于完成朝廷下达的任务,满足了皇宫所需。
根据这史上真实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名为《祭红》,导演是张辛实,由龚雪、林强主演。该村几乎人人都看过这反映本村人故事的电影。
是的,该村民众向来具有大义凛然、勇于献身的精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不少民众跟随红十军领导人方志敏闹革命。最突出的数程美凤烈士。该女子年4月22日陷入敌人魔掌,面对酷刑,宁死不屈。5月28日,押赴刑场,她从容不迫,面不改色。沿途还高呼:“中国共产*万岁,苏维埃万岁”。最后英勇就义,血洒刑场。
像这样为革命事业而全然忘我的还有程广正等等十几位。这里不一而足。只是,我们享受今天的富足安详的生活,请不要忘记这些革命先烈!
村大人多,历史绵长。热情又健谈的村民讲起村里的故事,犹如滔滔江水,不绝于耳。村民说,清朝的时候,村里出了一个人物名叫苏瑞公,个子高大,柳眉倒竖,八字胡须,貌似强盗。该公家里贫穷。为了养家糊口,便做些小生意,经常挑着鸡蛋到婺源去卖。晚上歇在小旅社里。旅店的老板竟然对他说:“客家,房间里有很多盐,是你放在这里的,你该拖回家了”(古代的盐稀少珍贵,私下不能贩卖)。苏瑞公不明就里,哼哼吱吱没有理会老板。
第二次再去的时候,老板又催促他将盐拖回家。这次他就真的用大板车拖回来了。本来还想在途中卖掉,商铺不要,不敢要。只好拖到家。打开一看,让人大为惊讶,原来每个麻布袋里,除了上面铺了一点点盐,竟都藏着大大的金元宝!婺源的店老板,为什么叫他拖回家?原来,是强盗留在店里的。而这个强盗在一次打劫中不幸被人打死了。而这个苏瑞公与那个强盗十分地像。店老板就将他当作那个强盗了。
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就砸在苏瑞公头上了。该公“一夜暴富”。高大华丽的房子很快盖起。据说,该公食量惊人,很会吃,每天要吃一大勺鸡蛋,五升米的饭。
该公孙子有六个。据说,最小的孙子名为程正嵘。因为祖业丰厚,家庭富裕。便早早地为正嵘定好了童养媳。尚在童年的童养媳早早地来到程家,洗衣做饭干家务。令人惋惜的是,正嵘16岁生病呜呼了。这意味着童养媳“未嫁而守寡”。但是,这名女子有骨气有节气,终身守身如玉,未被污染。为了抵御男人“侵害”,还故意把自己弄得蓬头垢面,神神颠颠,让别人敬而远之。这女子一直在程家服侍公婆,善待上下,友好邻人,众口皆赞。她的事迹被地方官员层层上报,获得皇帝恩准,赐建贞节牌坊。上写“乾隆三十四年立”。古代寡妇很多,但能得到贞节牌坊的却是寥若晨星。
该村程氏自古便有个性,顽强勇敢,坚韧不拔。代代均有传奇、出色、优秀的人物。新世纪的今天,就有程光亮,部队后勤部副部长;程光清,广东惠州某部团级干部;程春焱,江西省图书馆*组书记;程茂平,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授......
这些成功人物,就如天上的星星,闪着迷人的光芒。在星星的指引下,牌楼村的明天更辉煌!正如程年本楹联所写:
牌通四海气概如山耀神州,
楼建八方繁花似锦惠万民。
征稿启事
《走遍乐平》是乐平在线新开设的专栏节目,旨在向更多人介绍乐平的人文,风景;让更多人知道乐平那些美丽的地方,和不同人文故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乐一人无论是见识还是阅历都十分有限,故向全乐平的文学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征稿。
我们要求图文并茂,用您的文墨去描写不一样的乐平,题材不限只要与”乐平“相关,可以是散文,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散文诗。文章入选后即会在《走遍乐平》中推送,并可成为专栏的”特约编辑“,乐平在线也会给予相应稿费!
也希望有更多热爱乐平的文人,参与我们宣传乐平美丽的事情中,我们需要您的才气!欢迎大伙能鼎力支持,多多投稿。
联系编辑部小姐姐
编辑部小姐姐在此静候您的来电...快来加入我们吧!
往期回顾
●第一百六十四期:邻靠乐平十景之首--洪岩镇岇山
●第一百六十三期:富有良田稻作香--接渡传贤村
●第一百六十二期:孝闻江夏,崛起江夏,享有盛名的发祥圣地
●第一百六十一期:红十军建军旧址--众埠镇界首村
●第一百六十期:醉美四季之村——历居山
●第一百五十九期:精美的戏台会说话--众埠张杭村
●第一百五十八期:玉带飘过的村庄
●第一百五十七期:乐平蔬菜之乡——乐港镇汪洪村
●第一百五十六期:花园一般的村庄——塔前新园村
●第一百五十五期:著名陶器之乡---塔前瀛里村
●第一百五十四期:乐安河畔、古玩市场、历史悠久的镇桥老街
●第一百五十三期:景色妖娆梅斗雪--高家梅岩村
●第一百五十二期:好山好水好土地的樟木里村
●第一百五十一期:乐平最大的程氏聚居地
●第一百五十期:古渡弯弯岸芷香—接渡周家社区
●第一百四十九期:秀雅神灵之地,鸬鹚程家村
●第一百四十八期:“乐平十景”之一,有特色的山门
●第一百四十七期:乐安河南岸九徐十三村
●第一百四十六期:袖珍村落—培下窑厂
●第一百四十五期:涌山有座古风浓厚的司马第
●第一百四十四期:扎根亦有八百多年--镇桥前溪村
●第一百四十三期:程氏显耀寻祖迹,九路通达九处里
●第一百四十二期:文物保护单位--繁华富丽老民居
●第一百四十一期:水底蕴藏丰富煤炭之乡--石墨村
●第一百四十期:无公害蔬菜大棚繁育基地--桥黄村
●第一百三十九期:乐平自然村落之一:众埠镇杨林村
●第一百三十八期: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团旧址--庙前村
●第一百三十七期:相辅相成的邻居--黎家埠和刘家垄
●第一百三十六期:景德镇市唯一的钟氏聚居地--接渡钟家村
●第一百三十五期:相邻的两村--乐港镇港沿胡家村和陈家村
●第一百三十四期:唐朝的老县衙-铜山港口村
●第一百三十三期:贤达才俊之乡--王寺庙村
●第一百三十二期:拥有古建遗迹的村庄--传芳谢家
●第一百三十一期:最具中国特色村庄--禾山村村
●第一百三十期:因路而取名的村----大路边村
●第一百二十九期:乐平涌山镇下涌山村
●第一百二十八期:乐平自然村乐港镇陈高村
●第一百二十七期:涌山镇渡头村
●第一百二十六期:涌山镇花门楼村
●第一百二十五期:接渡镇淇头村
●第一百二十四期:明代水利工程——古石坝
●第一百二十三期:乐平观音泉庙:东山寺
●第一百二十二期:众埠新屋程家村
●第一百二十一期:诗情画意里的土墙村历居山
●第一百二十期:乐港镇里汪村
●第一百一十九期:洄田程家畈村
●第一百一十八期:礼林镇马桥村
●第一百一十七期:涌山镇周坑村
●第一百一十六期:乐平市镇桥镇坑口村
●第一百一十五期:街头裁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第一百一十四期:浯口环琇村
●第一百一十三期:乐港镇里首胡家
●第一百一十二期:鸬鹚韩家古戏台
●第一百一十一期:乐平市镇桥三田李氏樟树下村
●第一百一十期:妙计退兵寨全程家
●第一百零九期:乐港镇韩家渡村
●第一百零八期:唯勤至善神前程家
●第一百零七期:忆古论今话中店
●第一百零六期:镇桥镇三田李氏李白京村
●第一百零五期:画图难足泪滩村
●第一百零四期:浯口镇程家墩
●第一百零三期:镇桥三田李氏护里村
●第一百零二期:接渡镇双桥村
●第一百零一期:乐港镇袁家村
●第一百期:人奇地妙戴智
●第九十九期:镇桥神溪华家村
●第九十八期:镇桥镇高埂村
●第九十七期:乐平谷酒,味柔陈香
●第九十六期:乐平南瓜干,记忆深处妈妈的味道
●第九十五期:洎阳街道湖腰畈社区
●第九十四期:塔前报春桥
●第九十三期:乐港镇塔瑞桥
●第九十二期:寻幽探古到涌山
●第九十一期:镇桥蔡家村
●第九十期:美丽的翥山
●第八十九期:滚动的车轮,滚动的年华,渐渐被时光遗忘的手艺人
●第八十八期:一个渐行渐远的手工行业——补鞋匠
●第八十七期:洪岩段家村
●第八十六期:留在时光里的老手艺:时光易逝,匠心不改
●第八十五期:乐平长山坞水库清凉游
●第八十四期:洎阳街道镇东社区
●第八十三期:塔山街道匣厂村
●第八十二期:乐平市乐港镇港口村
●第八十一期:传统爆米花,儿时最美好记忆,让你找回童年的味道!
●第八十期:百年变迁,河头邹家
●第七十九期:乐平市古街巷名历史深远
●第七十八期:接渡窑上村
●第七十七期:登高山,东湖美
●第七十六期:石磨嘎吱转动的岁月
●第七十五期:糖画超甜蜜,还记得儿时乐平街头的那一丝甜吗?
●第七十四期:洎阳街道庞公桥
●第七十三期:乐平市镇桥镇三田李氏渡头村
●第七十二期:鸬鹚乡阳台山佛陀指尖那朵莲
●第七十一期:乐平市观音阁
●第七十期:烈日下,有这样一群人……
●第六十九期:烈日下最帅的身影,化身不一样的红绿灯
●第六十八期:留住乡愁,观峰滩上杨家村
●第六十七期:塔前镇饮泉桥
●第六十六期:你的职业过时了吗?剃头匠成一代人回忆
●第六十五期:他,年近七十,靠编框做活维持生计
●第六十四期:下一站,乐平8路公交,你曾路过我整个年少
●第六十三期:乐港镇传芳汪家汪野亭故居
●第六十三期:乐港镇传芳汪家汪野亭故居
●第六十二期:追寻程氏祖迹,走进众埠杭桥
●第六十一期:镇桥三合源村
●第六十期:镇桥浒崦名分堂古戏台
●第五十九期:山下赛泉桥
●第五十八期:渐行渐远的老行当——棉花匠
●第五十七期:登高山,城区中的世外桃源
●第五十六期:美丽的何冲小村
●第五十五期:乐平市塔前镇桃林村:四季丰裕的花果香
●第五十四期:一碗白粥配咸菜,胜却人间无数美好
●第五十三期:中国传统古村落——江西省乐平市涌山镇車溪村
●第五十二期:叶皮饺子:一笼蒸熟,飘香四溢
●第五十一期:接渡钟家村
●第五十期:凌晨3点的乐平比你想象中更美好
●第四十九期:下济彭家,乐安江畔一颗闪亮的明珠!
●第四十八期:临港罗家的故事
●第四十七期:乐平中学的路边摊,给疲惫的灵*撒一把孜然辣椒面儿
●第四十六期:洪皓,盛开在初夏的那片水中花
●第四十五期:乐平的古戏台
●第四十四期:你们多久没有吃过这种柴火灶煮过的饭菜了?
●第四十三期:历居山小坑村
●第四十二期:乐平人你对父母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第四十一期:六月,带你领略共库秀美风光
●第四十期:磻溪村,因水而兴,以水造美!
●第三十九期:凤凰天湖相辉映,处处风景处处情
●第三十八期:80.90后的一大波童年回忆正在载入……
●第三十七期:涌山石峡村
●第三十六期:清晨6点半的乐平,发生了这样一幕!
●第三十五期: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这有一群平凡的特殊人
●第三十四期:五月,粽叶飘香
●第三十三期:乐平环卫工:干的是脏活,留的是整洁!
●第三十二期:喂饱无数乐平胃的他们!
●第三十一期:老时光里的手工味道:油条包麻糍
●第三十期:跟我在乐平的街头走一走,不停留......
●第二十九期:舌尖上的记忆,乐平油炸果
●第二十八期:乐平老人的现状你们了解多少?
●第二十七期:高考一次代价最小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二十六期:双创双修‖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乐平
●第二十五期:隐藏在乐平深处的铁匠铺
●第二十四期:中店洲上村—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第二十三期:走进后港廖家坞
●第二十二期:东湖,十里樱花十里尘
●第二十一期:走进三中校园
●第二十期:西门菜市场,倒映着乐平城里的烟火与人情
●第十九期:火车站见证了许多乐平逐梦人的来来去去
●第十八期:历居山的美
●第十七期:乐平市魁堡村十景之一一奶仂石探险记
●第十六期:那水岸的外婆湾---后港杨梅洲
●第十五期:双田横路古村——时间在这里停止
●第十四期:乐安河乐平人的母亲河!
●第十三期:周家巷子,心灵深处的一抹牵挂!
●第十二期:泪滩双月
●第十一期:乐中:母校之约,三生有幸
●第十期:鸬鹚,一个安放乡愁的地方
●第九期:南门老房子,抹不掉的记忆
●第八期:时光深处的古镇—洪岩
●第七期:美丽的镇桥我的家乡
●第六期:天湖,雨中红枫
●第五期:塔山漫步
●第四期:乐平的春天探寻你不知道的美!
●第三期:金鸡报晓一一涌山镇鸡公山
●第二期:美丽的乡愁一一鸬鹚倪坞
●第一期:让心灵相遇的地方-众埠杨树林
乐平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