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自古以来就是粮仓,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如今的麦田已经看不见了,原因是效益太低,农民不愿意种了,虽然大多数地方都是苹果、桃、葡萄等效益高的水果了,但是依然还是可以看到一片片玉米地的。
当地农民种玉米有着悠久的历史了,但是现在的玉米国家不再收购了,也没有保护价了,是按照价值规律调节价格的,农民虽然种了玉米,但是玉米卖给谁,谁来收购农民手里的玉米,依然是个难事情。
收购玉米的情景。在山西省万荣县里望乡上井村,有一个农民叫王鸿运,因为是农民,所以最了解农村的情况,最能体会到农民的难处,当看到当地农民收获的玉米不好卖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他就萌发了收购玉米的想法,他自己垫资租赁了场地,盖了简易库房,硬化了场地。开始了收购玉米的生意。去年,他和妻子一共收购了一千万斤玉米,就是说,收购了当地一万亩地生产的玉米,为几千户农民解决了卖玉米难的问题。
图为王鸿运在晾晒玉米现场。王鸿运在收购玉米中,坚持了为农民服务的精神,就是农民需要卖什么玉米,他就收购什么,比如,有的农民把玉米收获后,晾晒干了,他就按照干玉米的价格收购。有的农民图省事,在地里收购的还有一定水分的玉米,王鸿运也收购,在跑去水分的时候,王鸿运坚决不多扣农民的水分,严格按照仪器测量的结果结算。这样就麻烦了自己,要雇人在场地晾晒,来回的倒腾玉米,都需要雇工干活,都需要花费钱。王鸿运坚持宁肯自己吃亏,都不能让农民受损失。
图为晾晒玉米。王鸿运收购当地农民的玉米,不是为了多获利,主要是为了帮助当地的农民能够及时卖掉收获的玉米,所以,在他的收购点,几位当地的农民都说,王鸿运收购玉米挣钱不多,就是一斤挣几厘钱,他都很高兴,有时候收购的农民的玉米价格下滑了,他还要赔钱。尽管王鸿运投入了很多的资金,修建了库房,购买了铲车、蹦蹦车等必要的工具,硬化了晾晒场地,但是回报却不能够成正比,尽管如此,今年王鸿运还要继续收购当地农民的玉米,反正只要农民要卖玉米,他都会予以收购。
王鸿运驾驶铲车去玉米地里拉陷在泥坑的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