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公安部等
制图:张丹峰
3月31日,苹果种植户贾虎奎开着“小面包”,从山西省万荣县贾村乡一路南下。“你说奇怪不?农大的教授学生们,三天两头往我园子里跑——他们研究‘长枝条红’果子的增产哩。”贾虎奎不知道,运城市“省校合作”平台的果业科技成果转化,已帮当地果农增产10%。当天,他正信心满满,哼着小曲轻车熟路,绕过孤峰山,走国道直奔目的地——运城市盐湖区农资市场。
果农:农药使用享受专家式服务
虽说是区级农资市场,但规模着实不小——占地近百亩,有多家经销商汇集于此。“23年前开园时,这里可是华北最大的封闭式农资市场。”从业22年的运城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卫益民介绍。
运城市地处汾渭平原通道,位于晋、陕、豫交界,“黄河金三角”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运城一直是山西的“粮仓”。良好的农业基础,使农资市场有了生根的土壤——“春耕之前,这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热闹极了。”卫益民说。
走近一看,果然热闹。进进出出的厢式货车和小卡车,把双向四车道的通道挤得满满当当。上午10时,正是人多的时候,有的客商匆匆而来直奔老主顾;有的农户三五成群,连家里的“女掌柜”都亲自上阵,在店铺讨价还价,晋南口音与全国各地的口音交响,煞是热闹。春耕时热火朝天的烟火气,在这里窥得一斑。
贾虎奎喜欢这种气氛,他不惜多跑50公里路赶来:“这两年没咋出门,买农资,就当是来城里‘赶会’了!”但他心里其实还藏着小心思:“乡镇店里卖的农资,一袋农药能贵10多块钱。在这个农资市场上买不仅便宜,买了之后还有专家式指导。”
出发前,他在苹果园里转了一圈——枝头已经抽出嫩芽,旁边园子里的桃花已开,“接下来就该苹果花‘露红’咯。”60岁的贾虎奎两鬓斑白,常年的操劳让他的大手长满老茧。他不太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