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近小北京阎景村山西阎景村 [复制链接]

1#
公益中科 http://m.39.net/news/a_6213625.html

大二上有幸选到了高老师的民俗专业选修课,于是暑假里有机会得到了老师的“远程指导”,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田野作业”,也就是去实地考察记录民俗,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且我也刚结束人生中的第一次家教兼职,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时间正值炎炎夏日,但是人总是要迈出那勇敢的“第一步”,即使心怀忐忑,我也相信自己可以把老师交代的这件事做好,没有经验的我,这过程注定是有悲有喜,有酸有甜的,对自己也会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磨练。

然而准备过程中总会难免遇到问题,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突然发现与我同专业五班的一位同学和我家都在运城,而且都要去调查这个“小北京”阎景村,于是我俩就快速取得联系并一起讨论了调查前的准备问题及简单的调查计划,有人做伴,我俩都增强了信心,也就这样,因为民俗又交到了一位朋友。提前做了准备工作后,我俩决定约在互相都有空的八月十五日这天前往阎景村展开调查,立秋已过,早晨的天气尽有些凉意,平时喜欢赖床的我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后,带着准备材料,爸爸便带我驱车前往阎景村,路程很近,只有二十来分钟车程,我们从村北到达村子之后,还没有进入村子,便能看见一块碑刻立在草丛中,走近一看,上面刻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阎景村”字样,古色古香。

然后我们顺着街道往南走,开始进入村庄,这时我发现,我此时置身的街道店铺林立,门面与招牌的字体都是统一的,古色古香,街道也十分干净整齐,每隔大概十米就放一组垃圾桶,我猜测,这大概是这个村子专门供村民消费的商业街道了,走至街道的尽头,我找了个合适的角度,拍下了街道的全景图片。

接着映入眼帘的有东西两条街,我们首先去了靠西边的街道,这里是大片的庄稼地,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我并不费劲就可以辨认出地里的作物以及庄稼的品种来,高粱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被饱满的穗压弯了腰,在风中招摇着,高大一点的就是果树了,万荣县主要就是以种植苹果出名,村子的主要作物及经济来源大部分就是苹果了,而且这个时候正事苹果成熟的季节,勤劳的老乡果农们都正忙着下苹果,用家家户户的三轮车载着,希望能今年能卖个好价钱,其他还有小麦,玉米,花生等等农作物,大部分都是用来自给自足的,路的尽头就是国道了,通往运城市区,便利的交通想来也给阎景村的农业发展做了不小的贡献,拍了全景图片后,我们原路返回,径直进入东边的街道。

经路口村民介绍,这边是这个村子的“居住区”啦,大致分为“后巷”与“前巷”,步移景换,映入眼帘的就都是村民的家了,作为历史文化传统名村,这个村子的区划还是十分明显以及合理的,接着,我们便开始寻找“采访对象”啦。一家挨着一家走过去,可能正值饭点了发现竟然没有想象之中的三五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场景,正纳闷着,一抬头竟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这村的村委会,于是我们一起进入了村委会办事处,想要问问有关事项,但是无人值班,接着我们又去了二楼的会议室,希望能找找村志的记录人员之类的,(后来采访的一位爷爷告诉我们,村志是村里请的山西农大学生记录的,村委会无记载)。

碰壁之后,稍作休息,我们开始进一步的走访调查,因为我们俩都是属于比较腼腆的性格,不太好意思主动接近村民问一些事情,后来走到排涝池附近的一户人家时,那家的大门敞开着,一位奶奶坐在玄关处乘凉,我们边微笑着上前奶奶热情地照顾我们坐下,知道我们是来调查民俗有关事项时,奶奶耐心地解答了我们的问题,知无不言,我们也做了细致的记录,结束后我们与奶奶合了影,礼貌告别之后,总算小有成就,我们继续走访……

本着绝不“走马观花”的原则,我们几乎走遍了阎景村的大街小巷,拿着调查问卷,竟然有被村民误会成发传单。一圈下来我们发现这个村子的庙宇特别多,于是在其他问题基本都得到解答之后,我们打算将庙宇作为一个重点方面来调查,先是走访了村落里现存的香火还比较旺盛的庙宇,比如“结义庙”,送子娘娘庙”,“关帝庙”等等庙宇,发现还是不太能弄清楚每个庙宇里到底供奉着那位“神仙”,幸亏最后快回家的时候,经人引荐,我们采访到了一位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爷爷,爷爷名为“宁保元”,已七十六岁高龄啦,进入到爷爷的家,发现这里和就村子隔壁的名景区“李家大院”的基础建筑风格十分相似。

经了解后,才知道,这位爷爷的家是村子现在仅存的民国建筑了,果真是经历过“风雨”的啊,爷爷听说我们是前来调查的大学生之后,带上老花镜,非常认真地解答我们的问题,并且更让我们惊喜的是,爷爷有撰写宁家家谱,绘制村落以前及现在的全貌地图以及全村庙宇分布图!并且很大方的让我们拍照留念而且也能做个参考,并且爷爷也讲我们在别的村民那里没有问到的问题做了补充说明,做十分详尽的解答,最后重点说了庙宇,包括供奉者,庙会时间及主要活动等等,后来我们就开始了闲聊话家常,爷爷家里是四世同堂,重孙已经能走会跑了,非常可爱,真是儿孙绕膝,天伦之乐。访谈结束后,我们做了详细记录并与爷爷合影留念,做告别时,爷爷还一人给了我们一个桃子,很甜,一天的访谈就结束啦,收获满满!

我现在才知道民俗是散落在民间的一份“宝藏”,它能让人们投过历史的风尘封藏看到以前的面貌,然而却并不被大多数人重视,作为中文系学生,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续开展这样的“田野作业”,挖掘记录着更多的“宝藏”,为民俗做贡献。

作者介绍

王佳棋,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班学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