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11,农产品成为拼多多、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
与以往的大促节点类似,苹果iPhone仍然占据拼多多APP的显眼位置,但另一种价格更实惠的“苹果”,也成为拼多多的主推品类。
每年秋天是全国各地的苹果丰收季。10月27日,拼多多联合山西、陕西、山东等六大苹果产地,发起为期半个月的双11促销活动。
活动期间,拼多多将苹果纳入百亿补贴和限时秒杀,并推出原产地直播、万人团等活动,覆盖万荣苹果等多个地方知名品牌。活动开启两天后,拼多多已售出万斤苹果。
过去几年,苹果一直是拼多多销量最大的水果品类,每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拼多多苹果销售额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除了拼多多,阿里和京东也把农产品视为双11的重点经营类目。
天猫发布的数据显示,双11期间,淘宝天猫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4.8%,显著高于全平台GMV的8.45%的增幅。
京东也公布了一份成绩单。双11期间,京东农产品成交额超过10月份日均值5.8倍,生鲜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远超全平台不足30%的同比增速。
自从双11诞生那天起,服饰、数码、快消、母婴等工业产品一直占据主角;而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和交付等多重因素制约下,长期缺乏存在感。
直到近年来,农产品受到平台和商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开始出现一些知名品牌和网络爆款;再加上农产品技术研发的进步、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这一格局才开始有了较大改观,全网销售额占比不断提升。
农产品与工业品在双11中的此消彼长,与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中国农业大学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年国内农产品网络销售额预计接近亿元,过去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6.3%。
相比之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年增速已经从年的39.2%,大幅下跌至年的10.6%。
农产品增速领跑电商大盘,已经成为长期趋势。在国内电商生态中,农产品板块颇有成为新的增长引擎的潜力。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过去几年间中国农业在“人、货、链”三端的长足进步。三大因素互为补充、互相拉动,共同带来了农产品电商的跃升式发展。
“人”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农业从业者的年轻化。
中国务农人口的年龄普遍偏大。公开数据显示,年全国农业从业人员约为3.3亿,其中41~50岁占26.4%,51岁以上占34.8%。过去十年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愿意留在农村务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年龄结构进一步老化。
此外,受限于各种现实条件,老一辈农人普遍不熟悉互联网,更不了解如何利用电商拓宽销售渠道。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不少80后、90后在完成学业后,回归家乡的农田果园,成长为“新农人”。
四川会理的何爽是一名“95后”,此前在东方航空担任空姐。年,她在回家探亲时发现,家乡盛产的石榴在网上打不开销路。彼时,当地*府正在号召发展电商,何爽决定辞职回乡创业。
创业之初,何爽走得并不顺利。在经过一番波折后,她与拼多多合作,开始为多多果园稳定供货,事业逐渐步入正轨。
目前,何爽的公司已经在拼多多等多个电商平台开设店铺,经营品类以石榴为主,同时涵盖青枣、桃子、李子等。年,这间不到20人的公司全年售出万单,销售额达到万元。
年青一代投身农业,除了把家乡特产搬到网上,打造成电商爆款外,还在通过技术革新,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从而在“货”的维度上实现突破。
山东威海的宋楠生于年,大学毕业后选择出国深造。在参观美国华盛顿州的一座苹果农场时,宋楠被果园里全自动的采摘、灌溉、分选、包装等设施所震撼,希望将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入国内。
年,25岁的宋楠回到家乡,在当地*府的*策支持下,建起了占地亩的现代化苹果种植基地。
宋楠发现,本地苹果存在种植技术落后、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他投入大量资金,将原有土壤大规模深翻,大量增施有机肥并定期检测,保证土壤微量元素均衡;同时,采用宽行密植种植模式,并引入了以色列的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为了保证口感统一,宋楠引入了一种先进的果品全自动分选机,每一颗苹果在清洗、抛光后,还需要经过高频相机和光谱测糖仪的检测,才会被送到消费者手中。
在渠道选择上,宋楠初期以国内高端超市为主要供货对象。年,他开始为多多果园供货,每天发货约0单,如今累计销量已超过10万。
此外,与知名IP联动、为农产品注入更多“网红”卖点,也是宋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