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10613.html万荣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史书上有“皇天后土”的记载:自轩辕黄帝“扫地为坛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8位皇帝共24次在后土祠祭祀,其中汉武帝祭祀后土7次并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
1、后土祠:位于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史载创建于汉元鼎四年(前年),汉武帝巡行汾阴祀土,建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并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赋《秋风词》。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等先后来此祭祀达11次之多。唐开元年间玄宗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年)宋真宗赵恒祭祀,并大规模扩修后土祠,御制御书《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立于祠内。后土祠在宋代规模宏大,盛极一时。
后土祠现存建筑以晚清所建居多,但山门仍为元建,秋风楼为明代遗构,上存有汉武帝《秋风辞》元代碑刻。后土祠坐北朝南,总平面呈南北长的矩形,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山门、戏台、献殿、享亭、圣母殿、秋风楼。献殿两侧为东西五虎殿,圣母殿东侧为碑亭。
2、稷王庙:位于万荣县南张乡太赵村,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荣稷王庙南北长74米,东西宽46米,南向。现仅存正殿和戏台。稷王庙正殿建于北宋天圣元年(年),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北宋庑殿顶建筑。正殿建筑面积平方米,殿身构架形式及用材不拘一格,但简洁合理。近年对正殿外檐斗拱架进行了彩绘。戏台创建于元代至元八年(年),后拆毁,现存建筑为民国十年(年)重建。戏台做法精巧,体现当地特色。
3、东岳庙:位于万荣县西大街8号,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创始年代不详,唐贞观年间(~)已有,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重建,明清又予以扩建和修补。万荣东岳庙坐北向南,现存主要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东岳大帝殿、阎王殿等,按中国早期寺庙的布局规制,楼塔设置在中轴线前面。
飞云楼为元明风格纯木质结构,楼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柱林立。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达楼顶。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宽进深各五间,面积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二、三层各出抱厦一间,均设平台勾栏,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间,上筑屋顶。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全楼共有斗拱组。真可谓斗拱密布,而且形状极富变化,犹如云风族拥,鲜花盛开。各檐上翼角起翘,势欲腾飞;清风徐来,风铎均匀作响,清脆悦耳,楼顶覆盖黄、绿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更显得华美壮观、富丽堂皇。其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中国楼阁式建筑之杰作。
4、万泉文庙:位于万荣县万泉乡万泉村,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泉文庙年代久远,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文庙,占地十多亩,原建有各种殿堂屋宇余间。现仅存琉璃照壁和大成殿。院内遗存古柏七颗,宋碑、清碑各一通。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梁下墨书大明嘉靖七年建。
5、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落在万荣县闫景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浓缩着汉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6、薛瑄家庙及墓地:位于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薛瑄墓地坐南朝北,由北向南有砖影壁、牌楼、拴马石柱、石虎、石羊、石马。墓地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周围有土墙,现存19通明代石碑,墓冢百余座。薛瑄墓在墓地东侧,冢高1.50米,周长18米。保存完整。
薛瑄家庙原有前后两院,现存前院,坐南朝北,南北长31.6米,东西宽13.4米。庙内存有《薛文清公全集》明万历四十三年(年)木雕书版块。
薛瑄(—年),明代学者。字德温,号敬瑄,贞子。河津县(现万荣)里望乡平原村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学宗程朱,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官至礼部右侍郎,谥文清。著作有《薛文清公全集》。
7、稷王山塔:俗称棒槌塔,位于万荣县城南三文乡的稷王山顶。此塔建于宋至和三年(),为稷山县望嘱村(今属万荣)张文夷为其亡母所建,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叠檐结构,基部高三点六四米,通高二十三米,粗直径为二点四九米,塔基部分不知何时已被人掏空,塔顶残损。一层塔檐仿木构砖雕斗栱,系双昂五铺作,其余各级均系叠檐式样。山上原有砖塔两座,俗称“雌雄塔”、“公母塔”,远看形似两根棒槌,因而当地人们也将稷王山称为“棒槌山”。公塔不知何年已倒塌无存,只留下母塔。
8、中里庄八龙寺塔:位于万荣县荣河镇中里庄村,原为八龙寺附属建筑物,《荣河县志》记载:“宋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祀汾阴过此,见八龙垂象之瑞而建寺。”后寺毁塔存。八龙寺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塔,高二十三点九米。平面正方形,实心。底座高零点六二米,边长三点六五米。一至五层辟有砖券拱门,一至六层塔檐下皆施仿木构斗栱,七层上筑宝顶。实心。
9、旱泉塔:位于万荣县高村乡孤山西麓。塔方形十一级密檐式砖塔。高三十一点二米。现状:残余八级;塔基为须弥座束腰塔座。一层南面辟拱门,一至四层塔檐下,仿木构砖雕斗栱,五层以上迭涩出檐。各级设有半园拱门。塔前有柏树两株,枝叶翠绿,塔柏相映,挺拔秀丽。槛泉塔是孤山槛泉寺建筑之一。该寺宋宣和二年()创建,塔与寺同建。现槛泉寺已成瓦砾,仅留塔。
10、南阳村寿圣寺塔:位于万荣县里望乡南阳村一大院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形制判断为宋代建筑。塔通体十一级,楼阁式砖塔。塔身八角形,高约30米,一层边长2.8米,直径6.6米、高5米。一层的塔檐砖雕仿木结构斗拱,二层以上皆出叠涩砖檐。除九和十一层,其他各层正南面均有砖券拱门。各层高度由下至上逐渐收缩,塔刹已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