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后土祠的民俗,万荣人的乡愁
汉唐宋时期,后土祠是国家祠庙,是帝王祭祀大地之神的场所。明代在北京建了天地坛以后,祭天祭地的皇家礼仪迁到北京郊外,后土祠开始迅速地民间化,产生了一些相关的民俗文化,成为一代万荣人的乡愁。
一、后土庙会。每年主要有两个庙会,分别在农历三月十八和十月初五。春祈秋报。三月十八赶庙会烧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十月初五秋收以后赶庙会上贡,相当于中国的感恩节,感恩大地的厚赐。
二、拔花求子。花是高粱花。主杆是用高粱杆做的,花枝是用高粱皮做的,花蕊是用高粱芯做的。新人结婚,要先到后土祠拔一朵花,这样来年就会生个小孩。生了小孩,还愿的时候要送一树高粱花。为什么会有这个习俗呢?可能是我们先祖对生命的一种思考。最早的那个人是怎么出现的?会不会像高粱一样,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大地春种秋收,就像母亲十月怀胎。而且万荣当地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老人去世以后,子孙后代拉的孝棍也是高粱杆,最终插到坟头上,化为一抔黄土。生前是一朵高粱花,死后是一把高粱杆,生于土,最终也要归于尘。
三、锣鼓上庙。祀土为社,最早的社在万荣。稷山是后稷稼穑之处。社稷两个字,源于万荣稷山。明清时期,后土祠是十村六社轮值管理。当时后土祠周边有十个村庄,大村有四个,各为一社,小村有四个,各为0.25社,另为两个村,各为半社。大村6年轮值一次,小村24年轮值一次,另外两个村12年轮值一次。主要任务就是主持承办两个庙会和春节社家锣鼓上庙。锣鼓上庙一般在正月十五,十个村甚至韩城的社家锣鼓都要上庙表演。品字台要三台同唱一本戏,而且要蒲剧、豫剧、秦腔三个剧种来唱。
四、取土祈福。后土祠是古中国的土地崇拜。来后土祠取土,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春耕前,来后土祠取把土,撒在地头,求个好收成。二是盖新房时,来后土祠取把土,撒在新挖的地基上,算是安土求平安。三是出远门前,来后土祠取包土,免得到外地水土不服。
五、娘娘棚和献娘娘
每年正月十四,万荣县西各个村庄,每条巷道都要搭一个娘娘棚。四根木立柱,五根木横梁,用帐子一围,靠墙挂上娘娘像,摆上香案,放上几树高粱花,就是一个娘娘棚,其实是每一个缩微版的后土祠。从正月十四晚上到正月十六晚上,村里的大娘大婶,成群结队地到娘娘棚拔花,然后又成群结队地送到年前结婚的新人家里,祝福他们早生贵子。小孩满月的时侯,要献娘娘。把娘娘棚的后土娘娘布画像,请到家里,挂在院里北墙上,摆上香案、贡桌,和自家亲友全村老少举行隆重的献娘娘仪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