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春节 享受精神食粮
许蕾姆苏丹的捐赠契约。 唐墓壁画珍品馆展品。 上海博物馆 徜徉安纳托利亚文明 春节,大鱼大肉之余,总归要享受点 小清新 的精神食粮才完整。 不如去上海博物馆徜徉于安纳托利亚文明中吧。托普卡帕老皇宫博物馆、土耳其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这三家极负盛名的土耳其博物馆,在上博共同为中国观众呈现122件精美文物,从新石器时代贯穿至奥斯曼帝国时期。 这是土耳其首次在中国举办文物展览,所有展品均是首次来华展出。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介绍。 展览位于上博一楼第一展厅。安纳托利亚又名小亚细亚,地处亚洲最西端之半岛,是土耳其共和国的主要组成部分。史前时期,此地便是东西文明交流的枢纽。 土耳其文物对普通观众而言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展览时间跨度大,因此我们尽量挑出每个时段的代表性文物,还制作了与中华文明对照的年表,观众进来时,别忘了在入口处先看看,有个整体的认知。 上海博物馆展览部主任助理赵佳告诉。 从入口处往里走几步,千万别错过几块看似不打眼的泥板,上面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一笔一划都像木楔,密密麻麻。 你看,这块正反面都有文字;这块非常重要,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块《法典》规定的内容离现代生活很近 赵佳一一介绍。 的确,一块最小的黏土泥板来自公元前2000至前1750年的青铜时代中期、亚述贸易殖民时期。它被命名为《婚姻契约》,因为它记载的契约规定,夫妻不论富有或贫穷,两人均应平等共享财产。《卡迭石条约》碑十分重要,在这里展出的是复制品。赫梯帝国是安纳托利亚这片土地上出现的第一个集权制帝国,碑文便是赫梯和埃及两大帝国签署的一份和平条约,以赫梯楔形文字和当时的外交语言阿卡德语书写。 历史的波诡云谲,在人们眼前的泥板上残存,伸手,仿佛能触摸到金戈铁马。 接下来,便能看到来自公元12或13世纪的建筑构件。这件展品,最重要的是构件上刻有一只狮身鹫首的怪物,怪物的翅膀上刻有塞尔柱时期的经典图案,称为 鲁米 (rumi)。古朴流动的曲线,代表着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 苏丹,恐怕是中国观众对土耳其最为熟悉的名词之一,展览自然不会遗漏。再往前走,就能通过一批展品,了解苏丹的统治、生活、餐饮、宗教等各方面。苏丹的蓝底金色画押、苏丹的金色头盔、苏丹白色头巾上的宝石冠饰等,无不在列。 巧夺天工的展品当然也有。土耳其著名的地毯、祷告毯就不必多说了,足足排满了整面墙的橱窗。走到这里,不妨仔细看看展柜里的古兰经与古兰经盒。这本1577年在先知寺书写完成的《古兰经》,采用 纳斯赫体 书写,每页15行经文被蓝色花纹图案环绕在正中,优雅美丽,棕色皮革封面饰有 奖章吊坠 图案。用于保存手稿尤其是古兰经的古兰经盒同样精美,优雅造型,镶嵌着象牙材质的各种图案,天衣无缝。 徜徉于各种异域风情的文物之间,不觉就来到了展览出口处。这里展出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奥斯曼帝国宫廷艺术,有展览板块干脆就被贴心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命名为 后宫 。展品包括象征权力和反映宫廷及后宫生活的器物与用具。作为东西方文化中权力和*权象征的宝贵饰物、宝座、缠头巾上佩挂的宝石和用羽毛装饰的头饰物、带有珠宝的烧瓶、宝剑和墨盒都象征着奥斯曼帝国的辉煌与繁荣。 如阿迪勒苏丹戒形印章。这个玲珑剔透的八边形翡翠印章戒指有黄金镶边,背面饰有传统的叶片和树枝图案。 我们希望展览中这122件串缀着土耳其宏大史诗的展品,能为观众们揭开安纳托利亚文明神秘的面纱,对安纳托利亚半岛上所经历的各时期*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陈燮君说。 据介绍,展览将一直持续至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