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伽第十篇
如果你是个还算跟得上时代的人,如果你每天泡在手机里听各种讲座,学习各种知识,那么你一定知道有一种自我管理工具叫做#每天三件事#。
最近泡在得到专栏里无法自拔。最爱听古典聊《超级个体》,起初遇见是在新浪微博里看到罗胖的贴纸分享。突然有种找到被鞭策的快感。于是马上订阅了《超级个体》专栏,开始睁着眼睛撞墙。为什么呢?因为被刺痛了。而且招招被刺。
古典老师说:#每天三件事#是最简单的自我管理工具。我信了。然后按照第一堂课程的要求,在小本子上列出了我的三件事。
Ashtangayoga
阅读《24个比利》
写文
结果,除了第二项都没做。瑜伽我练了,但不是Ashtangayoga。关于写文,我在头脑里刻画了一个又一个主题,但就是一个字儿都没动。我觉得是我懒,事实证明我就是懒。但是现在要说的是,在写#每天三件事#的时候,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意义。
之前一直觉得所谓的每天三件事,不过就是每天给自己立下3个小目标,然后逐一完成。比如:今天要去邮寄快递。或者深刻一点的,今天阅读1个小时。目的是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古典老师要传递的不是不拖拉,而是一种微妙的鞭策和进步。
他说:“要学会放大做事的价值,成为一个有结果的人。”
在之前的认知里,我们习惯性的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