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春暖花开,山西省万荣县的孤峰山脚下有个叫袁家村的地方,数百亩的杏花绽放,摄影师跟着影友一同前往拍摄。在村口经过了执勤人员的测量体温和验证健康码后来到村子里,远远望见了村西头一个小洋楼,它鹤立鸡群坐落在杏花林中,大家不约而同走向这里。
大门前我们遇到了刚刚送走客人的董大爷和高奶奶夫妻二人,看到我们到来他们很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喝水休息,这也许就是缘分所至,不容分说,大家愉快的走进了老人的家。
走进门楼里迎面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它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四合院子里非常的干净整洁,二层的小洋楼看上去豪华气派,在农村里发现这个“豪宅”让我们大开眼见,迫不及待的想了解一下老人的家庭和生活状况。
董大爷和高奶奶听了我们的疑问,笑了一笑说道:“这房子我们没有花一分钱,是外甥帮着修建的,他是大功臣,我们两个人在家,平时也住不了这么多的房间,但是外甥一片孝心,只好接受了”。图为从院子西南角仰观小洋楼。
高奶奶说外甥是自己姐姐的小儿子,他人很勤快上进心很强,从小就能吃苦耐劳,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以前在农村种过庄稼,做过生意,开过砖瓦窑,10多年前又外出到了云南去闯荡,听说在那边开了个新型建筑材料公司,生意做的很大,他发财不忘本,回报家乡做公益,还给我和他姨夫建了新房养老。图为洋楼里边的一楼客厅。
董大爷说外甥是个好娃乖娃,他心地善良,忠厚老实,不但孝敬他的父母也孝顺我们,这在十里八村都好少有,生意做大做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建房的时候孩子想的很周到,在一楼的卧室给我们保留了窑洞房间,冬暖夏凉的很舒服。
高奶奶人很和气,把我们让进客厅,她忙着给我们倒开水。说到家庭,老人打开了话题,她说自己和老伴是青梅竹马,从小在一个村子里一起长大,成年后结婚,老伴去了西安铁路局工作,她在家里赡养公公婆婆,生了个独生女,现在她在市里的康杰中学教书育人。
女儿一家都在市里生活,董大爷退休后回到了农村老家,和高奶奶一起过着养老生活,女儿对他们不放心,就在市里又买下一套房子,想把他们接过去生活,但是老人说不愿意在城市住,乡下农村空气新鲜,自由自在就坚持住在了袁家村。
董大爷说袁家村地处孤峰山下,四周杏林环抱,自然环境优美,在这里归隐田园再好不过了,自己已经是82岁的老人了,农村的慢生活非常好,自己有退休金老伴也有农村老人的养老金,生活在农村也花不了,所以返乡养老就是个最好的选择。图为老人小洋楼的二层房间,已经装潢完成。
原本家里有个上世纪建成的农家小院,住着还行,但是孩子们觉得生活条件还是不够好,所以就坚持要给他们盖个新房子,外甥听说此事就一个人承担下来了,不让任何人负责,他花钱去年给老人建成了这个四合院子。图为三楼上边的窗户和不锈钢楼梯。
老人说从开始建房子到全部装潢完成,他们都没有管,都是小外甥安排人在建设,他们明白孩子的孝心,所以也不过多的干预,他想建个啥就是啥,没成想小外甥花了大价钱,建成了个四合院子室的小洋楼房子。图为老人的厨房。
两位老人家的一楼客厅,高大气派,里边有沙发茶台,明窗净几,看上去非常漂亮。大爷说他们现在已经有2个孙子,一个已经结婚成家,另一个现在外边工作,一家人生活幸福着呢。
两位老人虽然年过8旬,但是身体健康,平时在家里了还种着几亩薄田,院子后边就是自家的杏林,现在干农活纯粹就是为了锻炼身体,能收多少算多少,田园生活过得很悠闲。图为老人院子里的小菜园。
老人家说小外甥帮他们建了这个小洋楼院子,在村子里很显眼,有人说估计最少要花百万元,但是他们只管住不管花钱,也不知道孩子到底花了多少钱,想着肯定不少。图为从一楼客厅看到四合小院的样子。
两位老人说现在社会好,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年轻人只要有头脑肯吃苦,都能靠劳动致富,小外甥就是个典型例子,最可贵的是他致富不忘本,知道回报社会和家庭亲人,这很难得,他们觉得小外甥人很了不起。
春光明媚的杏花村里,董大爷和高奶奶生活在自家的新房里,过着悠闲自在的养老生活,我们看到了现在农村和城市差别不断缩小,孩子们孝顺,生活美满,衣食无忧,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就和神仙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