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万荣县依托香菇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纪实 [复制链接]

1#

激活推动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万荣县依托香菇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纪实


  记者韩维元通讯员马逢春


  仲夏时节,万荣大地上,经过菇农们几个月的紧张忙碌,万棒香菇棒已被整齐排列在菇棚内,蓄势待发。


  覆盖全县9个乡镇60余个村、从业人数余人、年产值达1.6亿元的香菇产业,已然成为万荣县现代农业的一个“朝阳产业”,也成为该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员带头“领”着干


  年冬,本是农闲季节,可汉薛镇北坡村菇农王富刚和妻子董丽霞却忙得不可开交。王富刚要对承包的8个香菇大棚进行整修,准备大干一场。妻子则忙着在附近的香菇制棒车间打零工,贴补家用。


  王富刚是北坡村一名普通*员。年,村里为壮大集体经济,搭建了香菇大棚,发展香菇产业,却遇到群众怕赔钱、无人敢承包的困境。王富刚得知这一消息后,辞去饭店大厨的工作,承包了两个大棚,当年就收入8万元。年,他又承包了6个大棚,在阴雨天气的影响下,纯收入仍然达到15万元。


  很快,在像王富刚一样的一批*员干部带动下,北坡村香菇产业迅速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全村有个香菇大棚,香菇制棒能力达到年万棒,仅对外承包香菇大棚一项,就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余元。


  据悉,年起,立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万荣县积极探索依托香菇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为了让这个产业能迅速起步、取得突破,该县充分发挥农村*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号召广大*员干部先行先试、率先垂范。


  今年以来,在抓*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该县拓展完善了万荣县香菇产业*员活动服务中心,并以此为龙头,在全县9个香菇产业示范基地均建起*员活动小组和*员志愿者服务队,确保全县香菇基地处处都有*员的身影,时时都有*员发挥作用。


  目前,围绕香菇产业,该县共建立*员示范点32个、*员技术指导岗23个、*员融资服务岗8个、*员推广销售岗7个、*员示范棚52个、帮扶棚个,名*员直接参与到香菇产业中,带动户发展香菇产业,香菇种植面积达到0余亩,产业规模达到万棒,年产值达到余万元。


  万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家敏杰表示:“把*组织建在香菇产业链上,是万荣发展香菇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条好路子,也是开展抓*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一个典型做法。”

 龙头带动“帮”着干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制棒、种植、管理、销售各环节为菇农提供支持,积极稳妥地壮大全县香菇产业。”调研中,万荣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飞多次指出龙头企业在香菇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皇甫乡香菇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万荣县佳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这一片的“龙头企业”,更是当地菇农的“定海针”。从购买菌棒开始,公司就和菇农签订全程技术指导和回收合同,这种“大包大揽”的帮扶,一举免除了菇农对香菇菌种成活率没保证、管理技术要求高和回收价格低等“后顾之忧”。


  为了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今年以来,该公司积极克服疫情影响,邀请中国农科院全国首席专家张金霞等为菇农开展线上培训8次,及时解决香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公司负责人曹喜高介绍,全程服务、全程指导,既是县上对公司的要求,也是公司对菇农的承诺。只有帮着菇农干,让菇农有实实在在的收入,才能让这个产业越做越好、越干越大。


  服务尽心尽责,效果立竿见影。仅仅两年多时间,皇甫乡已具备年万制棒能力,发展香菇大棚个,5个村依托香菇产业一项,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


  为了推动香菇产业健康长远发展,近年来,万荣县通过不断完善园区硬件、给予资金扶持、制定行业标准等多项措施大力培育香菇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全程帮带,菇农积极性不断提升、收益不断提高,打通了依托香菇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源头活水”,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特色产业做强、群众收入增加的效果。


  据万荣县农副产品加工服务中心主任谢建鹏介绍,万荣县目前已有山西天地祥芮、壮香源、绿谷等20余家香菇龙头企业,直接服务菇农余人。

 优化模式“闯”着干


  皇甫乡漫峪口村董银朋是香菇行业的“新人”,年他首次承包了12个香菇大棚,给村集体上交承包费用4.2万元,在去年连阴多雨、商品率低的不利条件下,依然收入了17万余元。“今年信心很足,计划承包18个棚,打一个‘大胜仗’。”董银朋的信心来自于他的勤劳苦干,更来自于全县香菇产业的成熟发展模式。


  从“*员+产业”的单一模式,到现在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科研院所+合作社+村集体”的“6+”模式,万荣县既大力借助“他山之石”,又结合实际“蹚水过河”,“闯”出了自己的经验和模式。


  “‘+’的越多,代表模式越成熟,产业链越丰满,群众增收越有保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也更牢固。”谢建鹏说。


  村集体经济投资建大棚,农户入股合作社承包大棚,龙头企业全程帮带,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6+”模式既为农户织起了密不透风的“安全网”,也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持续壮大的“源头活水”。


  在“6+”模式的引领下,万荣县还突破了菌种“卡脖子”技术,实现了自主研发,制棒也实现全面自动化,香菇大棚进入“双网双膜”标准化阶段。


  数据显示,目前万荣县农村集体投资建设香菇大棚余个,产生收益超万元,带动全县个行*村平均增收1.3万余元,2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又一个重要“增长极”。


  正如万荣县委书记李永辉所说,香菇产业已经成为万荣群众增收的“朝阳产业”、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厚植产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下一步,万荣县还将瞄准香菇精深加工这个“下游链条”,在引进培育大企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香菇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强大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