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欢迎来到号称满城笑话,一地大牙的笑话王国——万荣。这里的笑话有冷的、热的、幽默的、爆笑的,还有各种混搭的;有让你微笑的、大笑的、捧腹的,还有让你流泪的,专治各种失恋抑郁的,不说了,“闷娃,上笑话……”
再过几个礼拜,笑城大地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收“妹”季。在外面做大生意的闷娃、狗娃、黑猪等等一系列万荣娃们,安排好生意,回家收“妹”吧!
如今很多人家里已不种“妹”了。即使种了,也大都是机械化收割。那些年割“妹”、垛“妹”、打“妹”、晒“妹”,躺在“妹”上打滚、数星星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下面的这些图片,是我们儿时或辛酸或温暖的记忆,这样场景恐怕以后再也看不见了,一起来回顾下~
盛夏抢粮,老人,孩子全民参与。曾记得先辈们高超的割麦技术-------又快又多,麦茬又短又平,这是现代收割机割的麦茬,高低不一跟猪拱的一样。
早上农民把割回来的麦子散落到场里,先让太阳暴晒,然后一遍一遍的翻,等到下午太阳把麦秆晒干了,再让拖拉机一遍一遍碾,直到麦粒与麦杆脱离。
周而复始,一圈接着一圈狂转碾场。
碾完之后,接着翻场,碾场的时间一定要选在太阳最烈最热的时候,如果时间过了,麦粒与麦杆就不好脱离了。
等碾场完了之后,紧接着就要开始扬麦了,那时候只有少数有条件的用电风扇扬场。
扬麦场景,那时候还可以用的是四轮拖拉机带着风扇,风老大了。
扬麦的确是一个难以掌握的技术,一个真正的庄稼汉是必须掌握的。麦粒和麦穗分离要经过很多次扬场分离。
年龄越大的人扬场水平越高,尘土和柴屑飞走了,麦粒堆积的很干净。
趁天还没黑,大家争分夺秒的把晒干的麦子装进口袋,那时候雨水说来就来。
那时候最怕的就是帮大人张口袋,一股土腥味,还是忍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往里灌。
炎热的夏季,大树底下凉快至极,但劳作的人们没有机会享受这一丝清凉。
干农活也需要团队协作,有时候几家人一起协作,密切合作一起干活,汗水与快乐一起飞扬。
那时候看着大人把麦秸一层层堆起来,觉得好厉害啊。
晒麦子,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大场了,好还念以前的大场,晚上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晚上装起来,白天又倒出来晒,一遍又一遍的暴晒,一直到全部晒干,每一粒小麦蕴含着农民多少汗水与辛劳。
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坐在口袋上,或者躺在麦堆上,尽情的玩耍。
这一袋袋沉甸甸的麦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农民朋友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劳动成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