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日,万荣东毋庄村举行首届毋昭裔纪念大会。东毋庄村毋昭裔广场裝点一新,毋昭裔塑像上方悬挂“首届毋昭裔纪念大会”;两侧悬挂来自全国各地宗亲恭贺条幅!来自中华毋姓历史文化研究会、世界毋氏宗亲联合会、中华毋氏工商联合会,以及河津伏伯宗亲、晋焦宗亲、禹州宗亲、苏家作宗祠宗亲、苏家作前祠宗亲、西齐宗亲、北赵宗亲、姚村宗亲、韩城宗亲、西坡宗亲代表近人参加了首届毋昭裔纪念大会。
当日,来自全国各地毋氏宗亲受到了东毋庄村民的热情接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东毋庄村和西毋庄村民组成接待团,鼓乐开道在巷道两旁夹道欢迎。各地毋氏宗亲身佩黄绸走过先贤毋昭裔生活的土地,肃穆而庄重。
东毋庄村是毋昭裔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宰相的故里。毋昭裔,河津县龙门人(现属万荣县),著名学者、刻书家。他的学问极为广博,精通四书五经,写有《尔雅音略》一部著作,是与五经之中诗经有关的著作。广*三年(年),毋昭裔又受命“分判盐铁”,从此主持后蜀的经济事务长达十数年之久,并逐步晋升为左仆射,最后以太子太师职致仕退休。据《宋史·毋守素传》,广*二十年(年),“时昭裔判盐铁,衰老不能亲职……,(孟)昶患之,命守素代判使务。父子相代,时颇荣之。”
毋昭裔在后蜀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治眼光或经济头脑,而在于其文化上的建树。毋昭裔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史载他“性嗜藏书,酷好古文,精经术”,并著有《尔雅音略》等作品。因此,他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主要作出了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兴办教育。二是保存文化。三是推动雕版印刷事业。
纪念大会由东毋庄村*支部、村委会精心组织下,庄严肃穆。中华毋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毋福高、中华毋氏工商联合会毋大利、通化镇镇长胡晓明、东毋庄村*支部书记谢六锁、村长谢养杰等分别致辞。毋氏后裔先后向毋昭裔敬献花蓝及祭品。各地毋氏后裔随后依次向毋昭裔上香,表达对本族先贤毋昭裔的崇敬。
纪念大会在团结、祥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东毋庄*支部、村委会和村民好客、热情给各地前来参加纪念大会毋氏宗亲留下深刻印象。此次万荣东毋庄村首届毋昭裔纪念大会是运城"古中国·大运城"美丽乡村百花节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表现了东毋庄村厚重的文化,更凸显了东毋庄村人民的智慧。锣鼓声声振耳,鼓动东毋庄村和谐曲,热情好客,崇德向善,谱写美丽乡村盛世新篇章。(冯永红)
冯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