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颗流星矿忆一周长荣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传染 https://m-mip.39.net/pf/mipso_7601957.html

作者:周长荣

谨以此文纪念淮阴地区小煤矿建矿50周年这是尘封于淮安市档案馆50年前的一份文件:淮字14号“关于组织开采徐州小煤矿的通知”清江、宿迁、淮安、沭阳县革命委员会: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和改变“北煤南运”的指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从苏北动员各专、市、县的力量在徐州组织一场开采小煤矿的会战,积极开采小煤田,实行两条腿走路,大中小结合的方针,分给我区小煤矿四对,年产33万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年产15万吨,宿迁一对原郑庄三号井年产10万吨,沭阳一对原小湖系风井年产5万吨,淮安县夏庄年产3万吨。建设每对小矿井约需劳动力二百到三百人,根据建井任务组织思想好,身体健康劳动力强的人民公社社员参加,准备一年轮换一次,专区设采煤指挥部,井按连、排、班建制。每对井根工作需要据配备一二十人负责*治、后勤、生产工作。参加开采小煤矿的社员,要求集中在部分社队,每生产队一人,至多不能超两人,并由大队公社配好班长排长,仍由原生产队记公分,在生产队参加分配,保证不低于原来的收入水平。国家补助每人每月30元,其中发给本人伙食费零用钱18元,其余交给所在生产队分配。建井人员口粮标准按煤矿同工种执行,社员带足本人分配口粮,不足部分由国家补助,劳保用品按规定发给,离开工作时收回。为加强领导,专区…领导班子和先头部队要求在本月3日前进入工地,其余人员本月6日以前进入工地,以便参加本月8、9日在徐州市召开的小煤矿会战誓师大会,迎接*的诞生49周年。淮阴专区革命委员会年6.19日可以说50年前的这份文件就是淮阴小煤矿的出生证。50年,半个世纪,悠悠岁月。可是对于历史长河,50年就是一滴稍纵即逝的水花,而对于人,则也可能就是其一生。难怪,每大庆,皆取十,而50年大庆一般来说应该更是隆重而又辉煌的。然而,我们今天所要纪念的这个50年没有庆典,没有鞭炮,唯有我心中那无尽的思绪波涛汹涌。50年前,一批淮阴地区的农民,背井离乡,风尘仆仆,赤脚上阵,开赴徐州,补写了淮阴工业史上一段绝无仅有的篇章——煤矿。这是一个时代的早产儿,有着无法弥补的基因缺失,然而,她却用她那短暂的生命填补了淮安工业史的一项空白,为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添了一把干材,用那短暂的生命为那个寒冷的年代燃起了一团火焰。50年后的今天,创造这段历史的当初那批朝气蓬勃,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人已经风烛残年,好多甚至已经溘然作古,他们50年前开拓的产业也早已不复存在,而那个用他们的青春、热血、汗水和生命书写出的淮阴三十年煤炭史也早已淹没进历史,轻淡得如同一粒宇宙中的尘埃,看不见,摸不着,捕捉不到。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了这是一个无人为之纪念的50年大庆。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那段真实存在的历史就是铭刻在每一个曾经的煤矿人心底的碑石,不但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思念,愈来愈倍感珍惜。三年前,当我把残存于脑子里的三十年前的那些记忆碎片揉成团,用一个个方块文字串成紫檀一般的链珠,通过神奇的网络展示出来,也着实为那段逝去的青春做了一番祭奠。在00这个历史的节点上,当我把悲壮的庚子战疫而牺牲的天使们的祭文当做纸钱在清明节焚烧过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就是再一次回眸那一段历史,咀嚼那一段历史,寻找一点那段历史的蛛丝马迹,仿佛唯有此似乎才能了却自己对那段青春岁月的感恩,才能对得起那几万名在黑土地上拼搏过的弟兄们的汗水,泪水,才能对得起那些长眠于异乡的弟兄们流尽的最后一滴鲜红的热血,才能对得起那段已经被湮灭在历史长河里的淮阴煤矿史。心动不如行动。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淮安市档案馆的电话,还好,接电话的小伙子在问明情况后同意了我的请求。带着身份证,从新市*府8号门经过登记测温电话预约等等疫情期间的特殊手续进入宏伟而几近空旷的办公大楼,问询了几个人转了几个弯方来到档案馆查寻处。好在现在查档不需要翻故纸堆,都在电脑里,键盘一敲,一目了然。就是这样,档案馆的小伙子还是在电脑里搜索了半天,终于才为我调出来有关于淮阴地区小煤矿开采的全部检索资料余条。检索资料找到,但只能由馆员根据我所要求的序号从目录里点击开文件的内容,由面对着自己的电脑屏幕看内容,需要的话只能手工抄写。虽然说不准拍照,我还是忍不住偷偷用手机照了一张,于是,这才有了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份珍贵的只照了半截的“通知”____淮阴小煤矿的出生证。70年代的清江市人民剧场清楚记得50年前的那个春天,北门桥下的人民剧场--当年清江市的“人民大会堂”,旌旗猎猎,热气腾腾,几百位从来不知道煤矿为何物的郊区人民公社的农民在这里摩拳擦掌“誓师北伐”,准备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去打一场扭转“北煤南运”的“人民战争”。大会以后就是等待,一等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直到年6月5日,才等来了第一批人员出发的通知.扛着背包行李,拎着网兜瓷盆,在清江商场西面的梧桐树下爬上部队的老“嘎斯”敞篷车,绕过“忠字塔”,砂石路面上顿时扬起一溜灰尘,颠颠簸簸直向西北。车过徐州市区,再向东北15公里就到徐州矿务局所属的大黄山煤矿,停车稍事休息。放眼望去,那矿井围墙上斗大的方块字不禁使人有点血脉喷张:“国家有困难,我们来承担”,心想,真是工人老大哥啊,气魄真大。有一句话说得好“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老“嘎斯”在郑庄那一望无际的水稻田里停下的时候,满腔热血突然浇了一盆冷水,借用范伟那句经典台词真是“心里拔凉拔凉的”。此情此景,此时此地,也就自然诞生了那首后来在淮阴矿务局建矿0周年的报告文学集《啊!太阳神》里出现的著名打油诗:从清江到铜山一路来到大黄山一顿午饭当夜餐肚子里酸水往上翻只好吃那焉不拉叽的萝卜干睡觉时爷们弯套弯洗澡同去那运河滩荷花池浴室河边安…艰苦的现实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也许并不算什么,难以驯服的地下水却使得矿井步履维艰。那个年月老人家的“和天斗。其乐无穷,和地斗,其乐无穷,和人斗其乐无穷”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在这里,就是和水斗。十二年前这里是大黄山煤矿开凿的老七号井,就是因为水量太大无法开凿而不得不放弃。一个有着丰富开矿经验的国家统配煤矿开不下去的废矿现在由一些外行的农民去开采,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从一开始在老七号井的排水拉锯战,几个月后无功而返,到后来的重新建井,和水反反复复的较量与纠缠,这样周而复始地打打停停,一打就是一个抗日战争的周期----八年。“八年抗战”为淮阴人赢得了制服大黄山“水老虎”的美誉,也踏上了和水打持久战的漫漫1年的征途。从地质构造上讲一号井属于屯头系,地下岩层含水量丰富,正常涌水量约每分钟16——30吨。因而屯头系又被我们戏称为“头疼系”。而在地面上北侧有不到三百米的京杭大运河,南面仅七八百米又是不涝河,两条大河就像两把达克斯魔剑无时不刻悬在一号井人的头上,给煤矿人尤其是负责供电排水的我们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多少次在梦中被电话铃叫醒?多少次水仓堵塞频临淹井?多少次顶风冒雪爬上十几米高的电线杆处理电缆头故障?二十一年里,七千六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总觉得头上悬着一个大湖随时都会倾覆下来,直到离开那里三十多年的现在,井下水泵房的水漫到地面的噩梦还常常出现,以至于在无比焦急的一头冷汗中被惊醒。枯藤野草.坑口蛛丝绕.锈门劲敲无人晓,惹得一片狗咬.常记梦里时分,水淹矿井无声,冷汗一身猛起,已是华发缤纷这是年,离开矿井0年后故地重游,面对眼前荒芜的矿井不禁而发的万千感慨!水是制服了,关键是要挖煤啊,然而,屋漏偏逢连天雨,煤是有,但都是夹杂在不时碰到的断层和令人讨厌的黄泥带里的仅仅四五十公分厚的薄煤层。年见到的一号井主井井筒四五十公分的薄煤层什么概念?先说一个笑话,一位矿长下井通过采煤面,采煤面低矮只能爬行,由于他的肚子比较大,结果头过去了,肚子却过不去,被卡在煤层里出不来进不去。一号井的煤层之薄由此可见一斑。在煤矿,1.3米以下即为薄煤层,0.8米以下则称之为“极薄煤层”。按照这种定义,一号井的煤层真是名副其实的“薄煤层”里的“极薄”。要采煤,就要先开拓巷道,在这种几十公分的煤层里开凿巷道,人的腰都直不起来如何作业?趴着打眼,躱着放炮,跪着架棚,躺着挥煤,爬着前进,什么样的姿势都有,就是很难立起身。所以,这里矮个子的工人是最受采煤工区领导青睐的。1年里,就是在如此恶劣的地质条件下挖出来70多万吨煤炭,救了当时清江市工业无米之炊的燃眉之急。为此我们付出的十几个生命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付出的两千万巨额投资成本不可谓不高昂。最后,终于承受不了万巨额排水电费的债务和顿煤亏损3.5元的代价,再加上已经无煤可采,奋力拼搏而又惨淡经营了1年的淮阴第一座煤矿--淮阴市郑庄小煤矿在年5月31日宣布倒闭。从建矿到关闭,1年。平心而论,作为一个资源型的企业,总有枯竭的一天,煤矿尤其如此。对于一个消失的企业那是它们自身的宿命大概没有什么遗憾,但对于曾经为之流血流汗为之奋斗过的人来说,当偃旗息鼓关门走人的那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那种不舍那种留念可是百味杂陈的啊!那种不可言说的滋味留在我的记忆里,三十年终未散去,吱吱呀呀的电绞,井下宫殿般的泵房,匍匐前进的煤巷,震耳欲聋的炮声…“人重真情鸟恋林,古稀犹作楚西寻”,这是年和老煤友故地重游,再一次重返大黄山后写的一句诗。近些年来,大黄山俨然成为老煤矿人心中的麦加,不断地有人去寻访那座故井。前几次去时尚有遗迹可循,然而我这次再去那里已经变成了徐州经济开发区,面目全非,包括其周边的郑庄西夏庄也都灰飞烟灭了。存在了1年的矿井就像是"从它狭小的洞窟里掏出来的碳,一阵熊熊烈火以后化为灰烬,最后连灰烬都掺进了泥土烧成了砖砌进了不为人知的历史”。“但是它,却是镌刻在我生命青田上的小篆,古朴而清晰,庄重而典雅。在岁月的宣纸上留下暗红的印痕。它更像是一颗闪烁光芒的钻石,在我的心灵深处闪亮,或许是茫茫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我生命的航船避开暗礁险滩,劈浪前行…”这是我三年前写在《煤窑印痕》里的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是的,那颗划过夜空的流星闪烁的光芒在淮安那唯一一代煤矿人的心里却是永远不会熄灭的!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记住那些曾经的名称或许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淮阴市一号井清江市郑庄小煤矿徐州大黄山淮阴市二号井宿迁县湖庄小煤矿。徐州大黄山淮阴市三号井沭阳县坡里小煤矿徐州大黄山淮阴市四号井淮安县夏庄小煤矿徐州大黄山淮阴市五号井清江市张庄小煤矿徐州旗山淮阴市六号井宿迁县前王小煤矿徐州大黄山淮阴市七号井泗阳县新桥小煤矿徐州贾汪淮阴市八号井涟水县金场小煤矿徐州权台淮阴市九号井洪泽县九里山小煤矿徐州九里山淮阴市十号井淮阴县新庄小煤矿徐州新庄淮阴市11号井灌云县湖里小煤矿徐州铜山大吴淮阴市1号井灌南县南庄小煤矿徐州铜山大吴淮阴市13号井宿迁青山泉小煤矿徐州铜山青山泉淮阴市14号井泗阳(9风井)泉山小煤矿?徐州贾汪淮阴市15号井泗洪红光小煤矿徐州大吴淮阴市16号井沭阳县大理庄小煤矿徐州贾汪还有后来不再编号,宿迁屯头.宿迁坡里…00年6.于金禧园

作者简介

周长荣男,淮安市清江浦区人,年出生,医院。现于市老年大学习,爱好诗词文学,古典诗词常见于《一品梅诗刊》《淮海诗苑》等刊物。往期荐读

▼▼▼

母亲节的思念庚子槐花开春野三味咏春建筑工地组诗梦白先生,六塘河记得你

重访大黄山记(三首)

中东欧诗记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投稿邮箱:haqjprj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