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真来往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州仪征市真州镇(上)
真州镇是仪征市的城关镇,面积60.84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42.94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真州南临长江、北依蜀岗、西连青山、东接运河,京杭大运河经仪扬运河从这里入江,真州是漕运和盐运史上重要的节点。
仪征古来是真州
真州之名始于北宋,在此之前,真州镇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沿江沙洲,地名叫过?城、白沙镇、迎銮镇,属于舆县、美德县、永贞县、扬子县、建安军。
真州镇西北的甘草山、东郊的破山口出土的精美青铜器,证明此地不仅早期有人居住,而且还有大人物。据考,西周时这里是徐国公子義的封地,其都城叫“?”城,始建于周灵王二十五年(前),位于现在仪征市区的大庆路以西、万年大道以东、真州路之北、宁通公路之南范围之内,建城至今已经年。
县志说,春秋时候,伍子胥逃吴,就是在真州镇西面的胥浦河附近渡江的,协助他逃亡的,有渔丈人和浣纱女,后人在江边建伍相祠祭祀伍子胥,配祀渔丈人和浣纱女,东汉应劭的《地理风俗记》中就有伍相祠的记载。伍子胥渡江的地方,得名胥浦,著名的仪征化纤,就建在胥浦河两岸。仪征原来有个胥浦镇的建制,年胥浦镇撤销,并入了真州镇。
真州八景之一的“胥浦农歌”,说的就是这里。
西汉时的吴王刘濞,曾在真州北郊的铜山铸钱。
三国时黄初三年(),魏文帝曹丕率十余万大军准备渡江灭吴,在真州的北山筑了东巡台用于观兵,当时正值大寒,北风呼啸,他“见长江波涛汹涌,叹曰:嗟呼!固天所以隔南北也。”这就是在真州诞生的成语“波涛汹涌”,曹丕还作了《广陵于马上作诗》: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曹丕是第一位在仪征留下诗作的帝王,将北山命名为曹山,名至实归。仪征曾经有曹山乡的建制,年曹山乡撤销,并入了真州镇。
北山是真州八景之一的“北山红叶”所在地。
真州镇在隋唐时称白沙镇,现在仪征城里的宝塔,前身就是建于唐朝景隆年间用于镇水的。五代时顺义二年,为迎接吴主杨溥视察水师,改名迎銮镇,北宋乾德二年升为建安军。
北宋王朝的皇帝都喜欢道教,宋真宗要在东京汴梁的宫城营建“玉清昭应宫”,该工程规模浩大,建成后占地亩,包括长生崇寿殿等建筑间,花费白银近亿两。
玉清昭应宫中需要供奉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尊像,尊像的铸造地需要精心挑选,“司天言:建安军西小山有王气,可以镕铸圣像”,就是说司天(相当于国家天文台)的官员夜观天象掐指一算,认定建安军的小山那里风水好,有王气,选址在建安军铸造圣像肯定成功,所以皇上就将建安军的小山钦定为铸造金像的地方了。
大中祥符六年()三月,铸像完成,四月乙卯,奉迎圣像使丁谓、副使李宗谔、都监李溥,将玉皇、圣祖、太祖、太宗四尊金(铜)像,请上特制的大船,船上设有大帐篷安置金像,还有供奉案具。沿运河两岸黄麾仪仗队三千人,骑马吹奏的乐手四百人;随行船队有船总数达一千艘,门旗飘扬、弓箭待发、道家作法、幢节显耀。每当经过州县,官吏都要毕恭毕敬,出城十里相迎,还要准备道家、佛家的威仪和音乐迎拜,其间还必须禁止屠宰、禁止用刑。到达东京的时候,京师禁止屠宰七天、禁止用刑两天。甲辰日金像到达,皇上在长春殿斋戒,百官则在朝堂斋戒。乙巳日,皇上着衮服朝拜,百官着朝服跟随,敬献玉币、册文。祭祀完毕,摆开卤簿(仪仗队),正副使等官员作为前导,从皇宫内城出发,向东出景龙门,将金像供奉到玉清昭应宫的相关宫殿。丙午日,奉安完毕后,皇上下旨(圣旨全文见《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卷一建置志,这里摘最后一句):“建安军升为真州,镕范之地建为仪真观”。
“真州”、“仪真”,就是从这里来的。
建安军升为真州后,成了“地级市”,领导扬子、六合两个县,*和七年(),宋神宗下旨修《元丰九域图志》时,将此地赐名仪真郡,这是“仪真”作为郡城地名的开始。真州府的府治,就在今天的真州镇旧城区。
明代真州降格为仪真县,清雍正因避讳改为仪征,宣统因避讳改为扬子,民国恢复仪征县,年仪征撤县建市。
天下之轴开壮观
宋真宗将金像铸造的光荣任务交给建安军,除发现王气以外,西汉刘濞曾在此铸钱或许也是个原因,毕竟这里有铸造的悠久历史,年在真州东郊的新城破山口出土了一批精美青铜器(现藏南京博物院)即是实证。其实更加重要和现实的原因,是真州水运发达,漕务繁忙。
由于燕云十六州在契丹大辽控制之下,北宋首都汴京无险可守,只能养着大量禁军,《水浒传》里说,豹子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汴京废除了唐朝长安的里坊宵禁制,市场交易发达,城市人口激增,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东京的繁华。这么多的*府工作人员、军队和市民,都要吃饭、穿衣、喝茶,中原的物产是远远不能满足的,物资必须从富庶的江南调运,经真扬运河到达扬州,而各地物资从长江进入运河的地方,就是真州。
为了加强调度管理,朝廷还在此设置了江淮制置发运司,这是一个督促江浙皖赣等地漕粮发运的重要衙门,还负责运河河道的开挖、疏浚和管理。
古代的真扬运河比今天的长。今天的仪扬运河在仪征南门泗源沟入江,而宋代的运河还延伸到长芦(今六合长芦镇)乃至更远的宣化镇(六合),史书记载,天禧年间,发运使范仲淹首开长芦西河;天圣三年,发运副使张伦凿通长芦河口;宣和六年,发运使卢宗原又开了靖安河(还在长芦河上游),这些措施,可以使江船避开黄天荡天险。
明代对仪真入江河段的整治可谓不遗余力,洪武十六年,兵部尚书单安仁在宋代石闸的基础上,重建“清江闸”“广惠腰闸”“南门朝闸”,同时分筑五坝;成化十一年巡河工部郎中郭升重开新河、建四座新闸,“罗泗”“通济闸”“响水闸”“东关闸”。这样,外有四闸以通漕船,内有五坝以防泄水,闸坝并行,运河水位得到了控制,保证了漕运畅通。著名文学家汤显祖在为仪真好友李柷写的《青莲阁记》中,赞誉真州是“天下之轴”。
清代对运河也非常重视,康熙皇帝为了河工六次南巡,两次驻跸仪真并留下日记和诗篇。乾隆皇帝特下谕旨:仪征河道三年大挑(疏浚)一次,所需经费在盐运司库一半充公项下动支。两淮巡盐御史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亲自督办运河工程并撰《重修东关石闸记》,在运河经仪征南门天池继续向西延伸到沙漫洲的入江口,建有渔湾亭和开江龙王庙,渔湾亭即为曹寅所建,仪征大儒阮元撰有《开江龙王庙碑记》。
宋朝不仅在真州设置了发运司,还在这里设立了榷货务,“榷”就是专卖的意思,榷货务就相当于今天的烟草专卖局,只是宋代专卖的不是烟草,而是茶叶,而且不是每个州县都有榷货务,全国只有六个地方才有这个建制。由于大宗茶叶在此集散,又催生了引票勾兑业务,朝廷在真州又设立了铸钱监、卖钞司,真州成了大宋金融中心。
自从隋朝凿通了大运河,唐朝充分利用,宋代发扬光大,在真州转运的粮食逐年增加,从隋朝的几十万石、盛唐的四百万石、发展到宋真宗时代的顶峰,创下了八百万石的纪录。
宋代真州司法参军刘宰,有一首诗,描绘了真州水运的繁华:《送邵监酒兼柬仪真赵法曹呈潘使君二首》(其一)仪真来往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州。山势北来开壮观,大江东下峙危楼。沙头缥缈千家市,舻尾连翩万斛舟。此去烦君问耆旧,几人犹得守林丘。
伴随着漕运的繁荣,仪征的造船业和仓储业也得到了发展,唐代即在白沙设立了扬子巡院转运仓,还在扬子江边设立了十大造船厂。康熙时代仪征知县陆师撰有《重建广实仓记》,其中说到,唐代首都在关中,宋代首都在汴梁,漕运中转依赖东南,必须在仪征建仓。广实仓在仪征城内东南方位,洪武年间就有了,现在还在用,每年储备漕粮千余石,加上平时捐资、备荒的粮食,可达数千石。
仓建在河边,河上面有桥,就叫仓桥,“仓桥塔影”是真州八景之一。
与漕运伴随的另一项重要*府工程,是盐运。古代实行食盐专卖,*府垄断经营,仪征作为淮盐中转的重要港口,是从唐代开始的,元代在真州设置了“淮南盐引批验所”,规定两淮各盐场生产的食盐,必须运送到真州进行称掣验放,掣验后要解捆重新打包,以适合开往湘鄂皖赣等地的江船。《马可波罗游记》里说:大城镇真州,从这里出口的盐,足够供应所有的邻近省份。大汗从这种海盐所收入的税款,数额之巨,简直令人不可相信。
明清两代、特别是清早期的康雍乾时代,仪征盐运产业达到了空前繁盛,约3万吨淮盐在仪征天池中转。从事搬运装卸等工作的有九万多人,占仪征总人口(三十万七千)的30%。著名学者汪中描写乾隆二十三年仪征沙漫洲的景象:“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仪征陆续工作生活了八年,他的办公地点(使院)就在天池。“天池玩月”也是真州八景之一,曹寅在这里留下了关于仪征的大量诗篇。《天池泛舟和冷斋》信国祠南水漫流,一回落日一来游。非干沙鸟能留客,少待林风自返舟。渚没苹花潮临孟,岸翻杨叶雨迎秋。跨江月出清癯甚,昨晚窥人傍小楼。
仪征古城的东门很有特色,这是个水门,年仪征东岳庙截污整治工程工地发现了东门水门遗址,从出土的铭文砖、瓷器等文物分析,结合县志判断,此门为南宋宝庆元年()所建。
古代科技耀今昔
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促进了科技发展,这里介绍一下仪征的五个科技成果。
1、真州复闸。运河是连通江淮的,长江与淮河是有水位落差的,落差大了水流速度快,难操控不安全,所以古人是在运河上筑坝的,筑坝虽然控制了水位,却妨碍了行船,船到坝口,必须卸货,人工将空船拖拽过坝,再将货物上船,直至行驶到下一个坝头,如是者,费工费力、船易坏、货易损,伤透了革命脑筋。
旺盛的需求是新技术的催生婆。宋太宗雍熙年间,真州转运使乔维岳在建安军“始创二斗门于西河第三堰,二门相距逾五十步”,这是史上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复闸。欧洲最早的复闸记载是年荷兰运河,比我们真州乔维岳的“二斗门”晚了年。
宋仁宗天圣三年,监管真州排岸司、右侍禁陶鉴,倡议修建复闸,以节制水流、节省行船过埭的劳力,当时工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张纶任正、副发运使,赞同、上表并获准,建成了真州复闸。
沈括《梦溪笔谈》专有《真州复闸》一文,介绍的是陶鉴修的复闸,这是木质的复闸,但基础是条石,整体结构比乔维岳二斗门更为科学合理,建成于天圣三年(),虽比乔维岳的二斗门晚30多年,但仍比荷兰复闸早年。
《真州复闸》记载道:闸成后,每年可省去多余的河卒五百人、杂费一百二十五万。船运旧法规定,一条船载米不得超过三百石。闸建成后,开始时可装运四百石,以后载运数量逐渐增多,官船达到七百石,私船可装米八百多袋,每袋是二石。自此之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等埭,都相继废除,建为复闸,至今成为水运之利。
真州复闸是世界第一座复闸,货真价实的高科技。
2、伤寒三论。《中医词典》有“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和“许叔微”条目。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条目:
伤寒丛书。即宋许叔微所撰《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三种的合订本。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许叔微”条目:
许叔微,真州人,绍兴二年()进士,官至集贤殿学士,故人称“许学士”。幼时家贫,加之父母双亡,遂发愤攻读经书,尤精于医学。常治难症怪症,每辞酬谢,尝精研伤寒之学,强调治伤寒在于辨识虚实寒热。后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等,对伤寒学有较多发展,不仅继承了张仲景之思想,且有所阐发。后又于晚年著《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甚行于世。此外尚著有《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翼伤寒论》,均未见行世。
3、陈旉农书。陈旉,真州人。他在绍兴十九年()七十四岁时,他写成《农书》三卷,共有1.2万余字,分为上、中、下三卷。
上卷共有14篇,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主要讲述水稻的种植技术。中卷讲述水牛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下卷是讲述植桑种麻,其中特别推荐桑麻的套种。
书成之后,送呈父母官真州知州洪兴祖,洪兴祖连读三遍,大为赞赏,欣然为之作序。得到父母官的帮助,《农书》得以刊行并流传,此书后被收入明朝《永乐大典》,又被收入清朝《四库全书》。
著名农学家万国鼎先生评价该书有六大特点:
第一次用专篇来系统地讨论土地利用;
第一次明白提出两个杰出的对于土壤看法的基本原则;
不但用专篇谈论肥料,其他各篇中也颇有具体而细致的论述,对肥源、保肥和施用方法有不少新的创始和发展;
这是现存第一部专门谈论南方水稻区农业技术的农书,并有专篇谈论水稻的秧田育苗;
具有相当完整而有系统的理论体系;
具有力求掌握自然规律的思想。
万国鼎综述:“总之,《陈旉农书》篇幅虽小,实具有不少突出的特点,可以和《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全书》等并列为我国第一流古农书之一。”
4、计成园冶。明朝崇祯年间,仪真西郊有汪氏园林,名声很大,为安徽休宁人盐商汪士衡所建。园子的设计建造师是计成,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造园实践,在仪征汪氏园林中写成了《园冶》,阮大铖为之作序,称“一起江山寤,独创烟霞格”,因而园名为“寤园”。
《园冶》是中国第一部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幅。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5、畴人传。真州有高科技,还有专为科学家立传的《畴人传》。
《畴人传》是中国第一部科学家的传记集。全书46卷,篇,记述自太古至清嘉庆年间天文、数学、历法等方面的专门学者人,另有西洋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来华传教士41人。《畴人传》中的各传,多先记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科举出身和主要官职,再介绍传主在学科方面的“议论行事”,有著作的,则不论存佚,都列出名目、序言、凡例等,并作摘要或提要。事迹丰富的,则不厌其详。如唐代僧人一行,叙述他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竟达三卷之多。又如郭守敬,对其所制作的各种测量仪器及推算方法,以及各部件的长短宽厚,各关节的衔接配合,“垛叠招差句服弧矢之法”的实际运用等都详加描绘,力求巨细无遗。这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学以致用和经世致用的切实精神。
这套书的作者,是清代仪征著名大家阮元,书中最精彩的是多篇传记之后,阮元所撰写的“论”,或对人物的思想和工作进行评述,或对学术的源流进行分析,皆言简意赅,不尚空谈。如《梅文鼎传》之后的论说:“自征君以来,通数学者后先辈出,而师师相传,要皆本于梅氏。钱少詹目为国朝算学第一,夫何愧焉。”对于用西法以难梅氏的江永,则评曰:“慎修专力西学,推崇甚至……然守一家言推崇之故,并护其所短,恒气注术辨,专申西学以难梅氏,盖犹不足为定论也。”论及戴震时说:“盖自有戴氏,天下学者不敢轻言算数,而其道始尊。”这些说法都是客观公正的。
笔墨点染好河山
运河的繁忙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文化的繁盛。
北宋庆历年间,真州发运使施昌言,副使许元、判官马遵,将真州城东一块百亩多的原监军废营地划归运司,用以造园。园的规模很大,内置拂云之亭、澄虚之阁、画舫之舟、清宴之堂等,及各色珍奇花木。历时数年,至皇祐四年建成,取名“东园”。
东园落成后,绘成了图,请欧阳修照图写了一篇《真州东园记》,请蔡襄提额,蔡襄很珍惜自己的书法和名声,他用颜鲁公笔法书褚遂良体,因而字写得遒媚异常。吟咏真州东园的诗句很多,最有名气的是王安石的《真州东园作》:
十年历遍人间事,却绕新花认故丛。南北此身知几日,山川长在泪痕中。
祝穆的《方舆胜览》记载:真州东园,欧阳永叔《记》,王介甫诗,蔡君谟书,时谓三绝。
东园的遗迹,是真州八景之一的“文墩积雪”。
年,在仪征化纤工地发现一座宋墓,出土“高阳子春”铭紫端砚,考证为宋发运使许元墓。墓中还出土了“高阳许皇私印”直柄铜印、“许”直柄铜印、青白釉荷叶盖罐、青白釉唾壶、伊斯兰刻纹琉璃瓶、“贾家造”狮纹鎏金铜带扣、银勺等物。
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是陆游的《入蜀记》。这是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乾道五年()末,陆游由山阴赴任夔州通判,闰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天,于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达夔州。其中七月一日到真州、二日游东园、三日会客,四日到瓜步,在真州逗留四天。
他在日记里写道:七月二日,见了真州知州、右朝奉郎王察。看到市面上,房屋、市井、官衙、寺庙比几年前要繁华些。去游览东园,园在东门外里余。自从建炎(南宋新立)遭兵火后,东园已经废坏,发运司将园子出租给市民,每年有数千租金。往日闳壮巨丽的名园,变成荆棘荒墟之地已经四十多年了,现在只有对清燕堂、拂云亭、澄虚阁等景点作了部分恢复,右边的清池、北边的高台还在。百亩之园,废为蔬畦者超过一半!太可惜了!登上高台,眺望江南下蜀诸山,平远可爱,流连不忍离去。回城时经过报恩光孝寺,作短暂停留。辛巳之变(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60万大军四路伐宋失败)后,仪真被兵火焚荡,城市已经不成样子了,但是这个寺庙还存在着,里面还有百来个僧人,长老叫妙湍,常州人。
陆游还在入蜀记中,记载了铸造金像的仪真观由盛而衰的故事。
宋代的真州,文章锦绣,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米芾、洪兴祖、杨万里、文天祥、赵孟頫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诗章,其后的元明清,也有郝经、汤显祖、曹寅、阮元、汪中、孔尚任、吴敬梓等文豪在此活动,郝经的《江石子记》、汤显祖的《青莲阁记》、曹寅的《重修东关石闸记》、汪中的《哀盐船文》等文章,都是记录和描绘仪征历史的佳作,清代周太谷和他的仪征弟子李光炘、张积中,还在仪征创立了太谷学派,限于篇幅,不作展开。
真州文化的繁盛,不仅体现在有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诗词文章,更有本地出色的人才涌现。宋元的府学、明清的县学,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本土人才。仪征历代进士:宋代93人,明代22人,清代64人。除明代有榜眼景旸外,清代的科举成绩特别辉煌,有状元陈倓、榜眼江德量、探花谢增、武状元杨谦、父子传胪陈嘉树、陈彝、传胪吴筠孙。官至二品以上的有宋代的少宰吴敏、清代的太傅阮元、湖广总督吴文镕、闽浙总督卞宝第等。
如今县学的泮池还在,旁边还留有文状元桥,现在这里是仪征市实验中学,也是真州八景之“泮池新柳”所在地。
晚清仪征画家诸乃方,作有《真州八景图》,为我们留下了古代仪征珍贵的历史影像。八景为新城桃坞、文墩积雪、胥浦农歌、北山红叶、资福晚钟、天池玩月、仓桥塔影、泮池新柳。
清末惜阴堂主人(宣澍甘)的40回白话小说《二度梅》,讲述了唐朝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说的是梅父遭陷害,梅良玉在盛开梅花被狂风全部吹落的当晚设祭,祈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以昭雪。后来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陈历经患难,终得圆满结局。“梅开二度”从此广为流传。小说第十回《梅公子仪征投亲侯知县罪加假婿》,有梅良玉的书童喜童假冒公子,求知县岳父收留被害的忠义情节,被改编成同名京剧、越剧、扬剧、汉剧、淮剧、庐剧、赣剧、秦腔、豫剧、潮剧、婺剧、花鼓戏、皮影戏等多种戏剧,影响广泛,年武汉电影制片厂还将同名汉剧拍成了电影。因小说中喜童是葬在仪征西门外的,很多受义仆剧情感动的人来仪征后,都要到西门外来凭吊喜童坟。喜童坟今已不存,原址在今博物馆附近。
在仪征市中心最热闹的开放式公园——扬子公园内,有一座雕像,那是中法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盛成。盛成是仪征人,早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参与创建了法国共产*。年,他用法文写成《我的母亲》,法国著名学者、文学院院士瓦乃理为之作序,此书轰动法国文坛,戴高乐因此书与其结成终身之谊。年,法国驻华大使代表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他法兰西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按说“吃”上不了大雅之堂,但真州的两个美食还是要在这里说一下。
一是萧美人糕,县志上记载不仅形佳味美,而且颇有雅集。江苏巡抚奇丰额监临乡试,袁枚送他萧美人糕,奇中丞答谢曰:“红绫捧出饶风味”,袁枚赠联:“却愁此后真州过,宋嫂鱼羹价益高。”袁枚还于乾隆五十七年订购了8个品种件,送到北京分赠友好,大家品尝后赞不绝口,纷纷题诗。赵欧北说:“流涎馋煞老饕牙”,“这个麻姑好指爪,不搔人背搔人心”,后来大家的唱和还结集刻印成《萧糕唱和诗》,吴谷人还为此作了序;
二是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专门介绍了仪征的四道特色菜:吊糟长江鮰鱼、大煮茭白丝、苋菜炒蚕豆、蒲菜咸肉蛋汤。特有的解说词和逼真的影像,让人垂涎欲滴。
请看《仪真来往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州仪征市真州镇(下)》
本文收录在《扬州运河古镇》,年1月已由广陵书社出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