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程雁滨宁写焦黑泄叙心胸逸气,不作媚俗换取 [复制链接]

1#
甲氧沙林是不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http://m.39.net/pf/a_5231253.html

台湾,一座安逸的海岛。台湾,一个既近又远的地方。从小我们就在课文里认识了台湾的日月潭,阿里山。在偶像剧里,音乐里邂逅台湾,在课本里了解“历史遗留问题”的台湾。我们说着同一种语言,有着同样的文化背景,讲述着同样的五千年华夏历史,似乎早已相熟相知。

借用一位台湾网友的话,很能表达出当代台湾人的心里:

身為台灣人,很沒有自信,搞不懂自己是誰。身在台灣島,生活很絕望,看不到世界,碰不到未來。節能減碳吧?地球公民的責任,台灣很多環保團體。

我們不像大陸人,對自己的身份堅信不移。我們自卑,害怕自己被全世界拋棄。我們自大,以便掩飾自己迷茫混亂的眼光。歷史對台灣很惡意,這不能怪誰,只能等著未來的決定。大陸繼續進步,台灣就只會待在原地,我們只是前個時代生下的幽靈,迷茫,幽憤,無奈。希望關於台灣的話題會越來越少,它從不值得去討論,去怨恨。最後希望大陸人明白,台灣一直是身不由己。

我很认同他最后一句话,由于台湾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遭遇,几经易手,台湾的命运从来都不是由台湾决定,台湾的确是身不由己。

文周周侃侃侃

1·.

荷·西殖民时期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l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把其收购到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

2·.

明郑时期

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权。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荷兰“自应把它归还原主。”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郑氏*权把大陆的*治、文教制度移植台湾,重视土地开发和兴修水利,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到郑氏*权末期,台湾的汉族人口已达12万人。

3·.

清治时期

郑氏*权末期与清*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清*府平定大陆后,开始谋划进攻台湾,曾经采取招抚方针,企图说服郑氏降清未果。郑氏*权曾多次反攻大陆沿海地区,至年秋郑军战败,所占领的东南沿海州县全部丧失,随即完全退守台湾。此时,清朝*府统治中国已成定局,郑氏*权逐步演变成为地方割据*权。年7月8日,清*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余艘,从铜山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成功之孙郑克爽率众归顺清*府。年,清*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年,台湾人口已达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并向大陆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19世纪60年代.台湾的淡水、鸡笼、安平、打狗相继开港、进口以鸦片为大宗,出口则以茶、糖、樟脑为主。

4·.

日据时期

l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日本在台湾实行总督专制的统治体制,建立严密的警察制度,控制台湾社会,并且利用保甲制度作为警察*治的辅助工具。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灌输忠“君”(天皇)爱“国”(日本)思想,力图把台湾人民变成日本的忠臣良民。在经济上,实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策,由台湾向日本提供稻米和蔗糖;后期则配合日本的南进*策,在台湾发展与军需有关的工业,把台湾当作日军的补给地。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共产*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5·.

回归中国

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共内战中渡江,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失守,是年12月7日,国民*退守台湾。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走上中国画绘画的道路除受家庭薰陶外还应得益于成长和工作于宣纸之乡的原故,皖南泾县是中国宣纸的发源地,漫山的檀皮树与摊晒在山坡上那些个一片片的沙田稻草原料成为每一位生长与久居泾县的人们所挥之不去的印记。了解了这些也就熟知了什么是宣纸。八十年代泾川书画院的成立也正是因为当地是宣纸的产地,要继承与发扬宣纸生产与工艺,就必须将宣纸生产与文化艺术紧紧结合起来,文革后诸多画家摘了帽子纷至沓来探寻宣纸生产流程与工艺,地方*府在忙于接待全国各地名家的同时猛然意识到建立地方书画院的重要性,故于八五年正式成立了泾川书画院,将域内书画名仕集调入院,也就是在那时我被调入画院从事中国画创作,也因此与宣纸结下不解之缘。

(程雁滨焦墨作品)

都说画中国画的人懂宣纸,其实不然。书画家用纸多为各取所好,有些画家甚至不用宣纸。如傅抱石先生作山水喜用皮纸;另有些画家喜用熟宣(即加工宣,又称矾宣);花鸟画家多数喜用净皮或原料正宗的棉料单宣(为的是见笔见水痕);山水画家与部分人物画家则喜好特净,拉力好承得住笔,反复几遍用墨用色上去仍能墨色不灰苍浑厚重、气韵生动。

(程雁滨焦墨作品)

因身在皖南泾县的缘故,进画院后无意识间接触过很多牌子的宣纸,产地泾县造纸典盛时全县大小纸厂不下七八十家(我这计数是保守数),除“红星"、“红旗“二家老厂外县办规模较大的宣纸二厂及丁家桥镇乡办、村办企业的"三星"、“金星”;宴公乡的"汪六吉"、"汪同和"等牌宣纸均为宣纸中之姣姣者。因工作及职业关系,我常被邀请至各种纸厂试纸或参与笔会,每逢于此厂家总是送纸为礼,少者数十張多则一二刀,藏至今日年份最久的达三十余年,最短的亦有近二十年了。

(程雁滨焦墨作品)

说到藏纸很是有趣,一画友乃皖籍巢湖人仕,偶得六十年代未“师牛堂"纸数十张,"师牛堂“为大师李可染先生斋号,当时李先生与"红星“厂订制纸,纸为四尺单宣,上有水印“师牛堂“李可染手迹。得知此事,好纸如痴的我向画友软硬兼施磨得十张,可惜得之容易去之快,消息出去又被别人分享一半。应了句老话叫“是你的飞不了,不是你的总归会跑掉”。

(程雁滨焦墨作品)

八八年,我被视为第二梯队抽调下基层任职,工作地为皖南泾县与黄山毗邻的铜山乡,很巧铜山有一乡办企业宣纸厂,那年下乡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该纸厂积压成山的宣纸推销出去。一个乡镇企业宣纸积压到庫房暴满,因无资金周转而停产数月。为尽早解决燃眉之急,我带上厂长装上满满两车宣纸由泾向北至合肥,再由合肥沿长江而下至苏州。凡地市级有画院的均一一上门,好在原于泾川画院工作时与各地画院建立了良好的友情与关系,每到一地故友总会给予绿灯,特别很搞笑的是去南艺,当时去南京艺术学院,我只认识王孟奇和方俊二位,当得知我推销宣纸而来,这二位仁兄当时就傻了,好不容易免强留了几箱宣纸还是与他们系里学生们勾通好才答应的。谁知我们还没到镇江就有电话追来,说回头再弄几箱送至南艺,原因是这宣纸试过了,好纸!好用。结果返回泾县铜山后又让厂里专程送去第二趟。(纸好在哪?也就是要告诉您的,这纸的原料正宗,草更是正宗的沙田稻草作原料,当时净化设备根不上,纸出来有些斑点不好看,但水墨上去的反映却很好,见笔见水痕,墨色亮润,手感尤如绸缎,实为上品好纸。)

(程雁滨焦墨作品)

我是二00一年任泾县博物馆馆长,当时博物馆展览分四块即:一块是《三吴纪念馆》(吴祖厢、吴玉如、吴作人);二是《中国宣纸陈列馆》;三是《百匾堂》;四是《出土文物……瓷器馆》。

《中国宣纸陈列馆》为博物馆展块的一个重要展项,展品宣纸最早的为清乾隆前后的加工宣,有腊染加工宣、云母宣、蝉衣宣、连纹宣、虎皮宣、撒金宣撒银宣、还有特制加工染印专供朝廷的瓦档纹宣、福禄寿纹宣、鸟兽图腾图纹宣和解放后历年生产的纪念纸、加工纸、册页、以及众多诸如国家画院、国家机关、名家指定与订制用纸。陈列馆的展品用图片实物及文字完整的反映出宣纸人的心路与发展历程。

(程雁滨焦墨作品)

我在任期间曾接待过自中央到地方,国内与国外无数批参观与考察的领导专家学者,并与之建立了良好地互建互帮互访关係。同时也与地方各大小纸厂频繁走动,纸厂纷纷挑选产品要求送选入馆,只可惜宣纸入选展馆的条件要求很高,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其实当时有些小厂的产品质量还是非常好的,只因品牌的注册、产品产量、净化设备及轻工部门对其的是否认定等诸多问题与原因受到限制。)

我这一生虽无大获也很有意思,前半生为博稻粮而写心识纸,后半生与墨为伍纸上遣兴。

.7.31

程雁滨

(程雁滨焦墨作品)

作者简介

程雁滨,56年出生,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黄山市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曾任泾县文化馆馆长,泾川书画院副院长,泾县博物馆馆长等职。现定居上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