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接上海大院大所智通,道合 [复制链接]

1#

黄浦江畔,潮起潮落。高耸入云的上海中心见证着上海日益勃兴的科技创新浪潮。

云龙湖边,风起云涌。不远千里招才引智,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澎湃新动能。

金秋九月,第三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如约而至。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嘉宾客商济济一堂,为徐州高质量发展汇智聚力。徐沪对接合作再结硕果。三顾上海徐州为什么而执着?近年来,大院大所已经成为众多城市竞相追逐的目标。这里面有着深刻的城市竞争更迭逻辑: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凭借自身资源禀赋一路领跑的思路已经落后,一个聚力合作的时代已经来临,而聚力合作的关键在于聚力创新。一座城市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端“智囊团”、广泛“朋友圈”,以及得力“同盟军”。而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改革开放40年来,地方*府、企业与大院大所之间的合作,已经进入了“产学研融合”阶段,科学力量在产业发展中不再只是“追随者”或者“并跑者”的角色,它更多地承担了“引领者”甚至是“颠覆者”的重任。抓住大院大所,也就抓住了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由大院大所主导开发的科技创新,正是城市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全力奔跑的底气所在。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上海作为引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对外开放窗口,高教资源、科研机构、大院大所、投资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云集,是各类人才近悦远来、追梦圆梦的热土。徐州属于长三角的北翼,学习对接上海、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直是徐州市委、市*府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今年8月中下旬,徐州以上海为中心,先后在长三角多地举办了装备与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与ICT、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4个专项产业对接活动,签约了一批科技人才项目。今天在这里以“汇聚创新资源,打造区域样板”为主题举行恳谈会,就是为了和新老朋友进行深度洽谈合作,分享创新智慧、人才红利,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贡献徐州力量。群贤毕至为什么是徐州?当前,徐州主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国家加大“新基建”投资等众多机遇,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厚植优势、积蓄力量。走进徐州、选择徐州、融入徐州,已然达到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徐州迎来重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

国家重大战略和省级重大规划在徐州叠加放大,使徐州在全国、江苏省的格局地位得到空前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区域性中心城市能级和首位度集聚了更多要素、注入了强大动力。徐州已经迎来重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为各类人才和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到徐州创新创业可谓正当其时。

地利——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多层次的平台体系搭建起广阔的舞台

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壮大,以及相关配套科技服务业的兴起,释放出强大的集聚裂变效应,对创新要素产生了巨大需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这片发展沃土上大显身手。而徐州宽领域多层次的平台体系更是投资环境的“放大器”、优质资源的“强磁场”、促进创新的“助推器”。

人和——这里有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求才若渴的满满诚意

聚焦“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目标,徐州系统构建*务服务、投资开放、要素供给、创新创业、诚信法治和人文生态“六大环境”,建立“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服务企业工作机制,为各类人才和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保障。而一系列服务人才发展的高含金量优惠*策,打出了项目资助、金融扶持、服务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的“组合拳”,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持续显现。人才有所需,徐州有所应!自年在沪举办第一届“徐州—上海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以来,徐州聚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沪徐对接机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人才和产业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活动上签约的大批人才科技项目,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年来,全市新引进“诺奖”得主、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2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等领军人才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人。实践充分证明,徐州有条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好平台、最优资源和最佳服务。立足上海面向全球徐州发出真诚邀约对于未来,徐州发出产业技术的邀请之声:徐州市委、市*府坚定不移地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在优势产业领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先进技术领域围绕创新链完善产业链,重点布局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构建了“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策”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对于人才,徐州作出铿锵承诺:*策支撑更进一步,以完善的*策配套做好创新创业的“铺路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优化提升支持创新创业的*策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策“大礼包”。

金融助力更胜一筹,以有力的资金支持打造人才事业成功的“助推器”。坚持想人才之所想、解创业之所盼,拿出真金白银、拿出真章实招,在金融支持、资金资助、引才补贴等方面提供更强助力。人才生态更上一层,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凝聚人才宜居乐业的“定心丸”。坚持产、才、城同步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同步建设,加快打造有人才特征、有产业特色、有徐州特点的人才友好型城市。37个项目:它们将影响徐州产业格局本次大会围绕徐州重点发展的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和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共促成项对接意向,优选了37个项目现场签约。第一组签约上海交大与贾汪区合作的潘安湖科教融合区项目;浙大与沛县合作的淮海技术创新科创港项目;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与徐州经开区合作的徐州分中心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睢宁县合作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试基地项目。第二组签约

上海交大与中科汉韵合作的晶体管芯片产业化项目;

同济大学与利泷半导体合作的氧化镓单晶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上海大学与新沂砥研医药合作的酶工程技术产业化项目;上海交大与诺特化工合作的微反应器技术产业化项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寰宇智能消防合作的工业智能装配机器人产业化项目;浙大与支点生物合作的合成生物技术研究院项目;同济大学与拓普合作的虚拟现实与远程操控联合实验室项目;上海交大与徐工消防合作的应急保障车关键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海交大与氟忆新材料合作的纳米环形氧化铁新材料项目;浙大与铜山区合作的技术转移中心项目;上海理工大学与绿健合作的乳制品致病菌控制技术研发应用项目。第三组签约复旦大学与徐州高新区合作的流式细胞仪诊断设备产业化项目;上海金铎禹辰与泉山区合作的超净化水土共治项目;上海交大与徐州高新区合作的铝空气电源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鼓楼区合作的糖尿病无创检测设备产业化项目;上海大学与沛县合作的光纤传感器产业化项目;东华大学与徐州经开区合作的多元陶瓷纤维产业化项目;上海材料研究所与铜山区合作的无损探伤技术开发项目;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邳州市合作的半导体衬底抛光垫产业化项目;上海筑邦测控与云龙区合作的建筑安全监测设备实验室项目;上海金藤医疗与丰县合作的远程医学中心基地项目;浩源光电与徐州经开区合作的5G通信传感系统创新人才引进项目。第四组签约

杭州时印在新沂市投资的3D打印设备项目;

上海苏技机械在徐州高新区投资的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及自动化数控设备基地项目;上海森亿医疗在鼓楼区投资的智慧医疗系统应用项目;上海驭芯科技在邳州市投资的汽车磁性传感器项目;上海临港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在云龙区投资的徐州分院项目;杭州聚源针纺在沛县投资的高端水刺无纺布产业化项目;浙江朗晟橡塑在铜山区投资的汽车管件基地项目;上海垦业在徐州经开区投资的碳纤维产业化项目;上海威频在丰县投资的焊接机器人产业化项目;上海智租物流在睢宁县投资的智能科技物流项目;医院再生医学研究所与江苏迅睿生物合作的干细胞再生医学项目。风从海上来,智从上海来。徐州,等你来!

徐视融媒记者:徐蕾许腾飞李尧杨睿孙智慧

编辑:孟繁宇

责编:渠峰

总监制:李爱彬

监制:王经波

审核:徐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