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冬月过半,天气转凉,注意保暖的同时也别忘记丰富精神生活,在此特意为大家带来山东画报出版社的精品书目,伴您走过叶落迎来花开。
《老照片》
童年(tóngnián),是指幼年和少年之间的时间段,没有确切的定义,时间在上小学的前两年和上小学的时间段。南朝宋鲍照《过铜山掘黄精》诗:“寳饵缓童年,命药驻衰历。”《宋史·世家传三·吴越钱氏》:“俶子惟演、惟济,皆童年,召见慰劳。”
《老照片》
十余年来,《老照片》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以朴素而温情的方式定格历史瞬间,使我们得以在历史的朦胧霞光中,重新认识和反思切身的社会生活。让我们从《老照片》温情系列开始,开启一段感动与感恩的生命旅程。
《老照片》豪华典藏本
定价:.00元
作者:冯克力主编
ISBN:7
年底,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一经面世,即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曾经创下每辑发行30余万册的销售业绩,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作为一套陆续出版的丛书,《老照片》每两个月出版一辑。专门刊发20年前拍摄的照片,辅以意味隽永的文章,图文并茂,回望历史。辟有“故时风物”“旧事重温”“私人相簿”“名人一瞬”“事件写真”等多种栏目。
《中国》(中英版)
定价:.00元
作者:《中国》编写组
ISBN:2
年版的大型画册《中国》,其开本和版式均仿照年版《中国》,但在内容、体例上力争更为全面、生动,以摄影和图像文献为载体展现建*与新中国成立的重大事件,也是以艺术作品的感性力量呈现出*的发展历程、精神气质和实践经验。本书通过爬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摄影作品,精选出了百余位摄影名家的近幅精彩作品。
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展现了新中国重大历史时刻的照片;
2.祖国大好河山壮美景象的典藏照片;
3.记录广大普通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变迁和中国70年沧桑巨变的纪实摄影图像。
本书作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作品,已入选中宣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
《中国时刻:40年个难忘的瞬间》
定价:.00元
作者:张树军、陈晓明
ISBN:8
这是一套记录家国变迁的纪实作品,本书透过幅定格的经典瞬间,全景式展现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和中国人的生活百态和精神面貌。全书以十年为断限,分为四卷,每卷幅经典照片,并配有精炼的解读文字。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年。从十年动乱、经济濒临崩溃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闭塞到走出国门,从前工业时代到网络时代。我们的方方面面都经历了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这谜一般的经济奇迹让一个个经济规律失灵,击破了一个个唱衰中国的预言。抛开枯燥的数据、高深的理论,且让我们通过一幅幅曾让我们激动的画面,一张张曾经熟悉的面孔,来重温改革开放走过的路,彷徨、迷惑、拼搏、创新,尽在这40年个难忘的瞬间。
《奶奶的星星》(双峰文丛)
定价:58.00元
作者:史铁生
ISBN:9
《奶奶的星星》选自书写中国顶级作家的大时代记忆的“双峰文丛”。本书收录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经典作品,如散文《合欢树》《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还收录了央视《朗读者》徐静蕾深情朗诵《奶奶的星星》、史铁生生命最后创作的文字——未竟稿《我在史铁生》。讲述命运、信念、生命的故事,聆听来自灵*的声音。
《我与沉默的橡树》(双峰文丛)
定价:48.00元
作者:张炜
ISBN:7
这本书中全是第一次收进集子的作品,属于近年新作。全书分为诗与文两个部分。诗是文学的核心,一些最难以叙说的情境与理念,还有内在而精微的心绪、最小的故事单元和某些语意的节点,只能求助于诗;需要比诗的表达更直接更明了的部分,则选择散文和文论。
《夏天的一条街道》(双峰文丛)
定价:58.00元
作者:苏童
ISBN:9
苏童说:“小说,是灵*的逆光。”虚构的香椿树街是苏童作品的地理标签之一,有鸟语花香,有恩爱情仇,是生活真实的倒影和重塑。香椿树街的蓝本是少年苏童成长的苏州街道。《夏天的一条街道》包括四十篇自述式文章,以时光为轴,回望成长的影子,回望虚拟与真实互相印证的传送门。
《折得疏梅香满袖》(双峰文丛)
定价:58.00元
作者:叶兆言
ISBN:8
这一部《折得疏梅香满袖》包括写江南风物的地理文章,写江南女子与江南文人思古怀人文章,是另一种身在故乡的“江南乡愁”。叶兆言笔下的袁枚、金圣叹、西施、莫愁,是江南灵秀的“人杰”;杂花生树、芭蕉映窗、竹影绕宅、疏梅落雪,是江南四时风物和自然的箫声。
《大河·不朽者》(双峰文丛)
定价:38.00元
作者:吉狄马加
ISBN:3
本书收录了吉狄马加的两首长诗新作《大河》和《不朽者》,以及吉狄马加与世界著名诗人阿多尼斯、拉斯·皮特关于诗歌、文学的对话录,还有吉狄马加在剑桥大学的主题演讲和温斯洛瓦为本书所作的序。
《归去来》(双峰文丛)
定价:58.00元
作者:韩少功
ISBN:6
本书为韩少功不同历史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代表,收录《飞过蓝天》《归去来》《爸爸爸》《赶马的老三》《怒目金刚》《枪手》等6部作品,抒情和批判,浪漫和犀利,诗意和理性,创作时间跨度大,体现了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风貌,显示了其一贯的先锋个性,是中国顶级作家的大时代记忆。
《天工开物》
定价:.00元
作者:[明]宋应星著,曹晓鸥注
ISBN:8
《天工开物》是明代杂家宋应星独立完成的百科类著述,分上中下三卷,十八章,约10万字,涉及30多个行业,记录分析了余项生产技术的情况。这是一部对农业、手工艺、工业技术、生物化学等民生日用都有济世之功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关于古代造物与设计研究之书,是研究技术与艺术、工艺与设计之间的桥梁,是东方设计学的朴素起源之书。
《天工开物》(崇祯刊本,涉园重刊)中原有幅插图,和相关文字一一对照,真实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的生产发展状况。《天工开物图说》对宋应星原作进行了必要的注释说明,以方便读者理解原作,又甄选数百幅相关图片并配文作补充说明,从而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了解更加形象、真实。
《雪宧绣谱图说》
定价:96.00元
作者:[清]张謇著,[清]沈寿口述,王逸君整理
ISBN:7
《雪宧绣谱》由清末民初刺绣艺术家沈寿晚年病中口述、时人张謇整理而成,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八章,记录了我国传统刺绣工艺的诸多要领,是一部刺绣理论专著,同时也是打开传统工艺大门的一把钥匙。
《装潢志图说》
定价:68.00元
作者:〔明〕周嘉胄著,田君注
ISBN:0
《装潢志》是明代周嘉胄撰写的我国首部论述装裱的专著,共四十二小节,各立有小标题,系统而全面地总结了装潢经验,言简意赅而又不失全面,在装潢史上具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装潢志》属于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书籍,从“图说”的角度来注释,无疑更具有直观性和可读性,也便更易为当代读者理解和接受。但是,传世的相关事物和文献的图片十分稀少。《装潢志图说》对周嘉胄的原作进行了必要的注释说明,同时补充了大量新拍图片,从中可以窥见装裱工艺的历史沿袭和发展现况。这样便可以在古代装裱和现代装裱之间架设桥梁,方便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古代装裱技艺的精华,以促进现代书画装裱技艺在继承中得到突破,在开拓中求得发展。
《梓人遗制图说》
定价:90.00元
作者:[元]薛景石著,郑巨欣注
ISBN:5
《梓人遗制》是中国古代解说木机具构造、则例等最为完备的专著,为后世提供了翔实的木机具制造规范,这些规范不仅延续了周代的遗制,而且还参以民间时制。此次再版《梓人遗制图说》,拟在修订前疏的同时,尝试从工艺与设计史角度,定位《梓人遗制》的价值,挖掘、阐释其内涵,并力求在更大范围里形成一些学术共识。
《景德镇陶录图说》
定价:.00元
作者:[清]蓝浦,郑廷桂著,连冕注
ISBN:1
《景德镇陶录》是清乾隆、嘉庆年间景德镇人蓝浦原著,后经其门生郑廷桂辑补的一本陶瓷器专书。原共分十卷,有陶冶图说、清御窑厂、陶务、景德镇历代窑考等内容。详细记述了景德镇陶、瓷制作的十七工与十八作,开列了各种釉色的配方,对瓷土、釉料、青料的出产做了较清晰的记录,此外还列举了景德镇自唐、宋到明、清各期相关的重要历史文献,是第一部比较全面阐述景德镇陶瓷业的关键著作,也是研究中国瓷器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
《景德镇陶录图说》在原《景德镇陶录》基础上加入两百余幅图片,并对全书做了详细的校记和注释,提供了一个重新理解中国传统工艺制作的最佳视野,同时也是追溯东方美学、东方设计源头的重要依凭。
《考工记图说》
定价:86.00元
作者:戴吾三
ISBN:0
《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制订的一套指导、监督和评价官府手工业生产工作的技术制度。其篇幅不长,总计不到字,而内容非常丰富,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设计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也包含了当时的思想文化观念,其中科技和工艺设计的信息量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考工记》成书本无图,因年代久远,所涉大量名物,仅凭文字注释,想必会给今天的一般读者造成理解困难。新的解读形式以图说为好,一幅恰当的图不仅可补文字难以表达之不足,也会增加更多的信息。《考工记图说》选配上百幅图,以图注文,图文互补,以为读者方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平装本)
定价:.00元
作者:本书编写组
ISBN:9
这套书共十卷,其中《论语》分为四卷,《孟子》四卷,《大学》《中庸》各一卷,分别对修身齐家治国的“四书行注释、译文、解读,并且加入原文的英文经典翻译对照及精美插图,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理念,创新性地将古代圣贤的哲学观点与当下核心主义价值观紧密融合,对当代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网上馆配会更多精彩讯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