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苏北城市的市辖区大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经济总量相对弱。都说小马拉大车,拉的还是一车散货。当然了,散货里总有那么一两件大件,周边那些强县或稍强的县总不把市区放在眼里。就像沭阳眼里的宿迁市区,赣榆眼里的连云港市区,大丰眼里的盐城市区,以及铜山眼里的徐州市区。所以,做大市区最好的办法就是,吃掉这些大县。
1.徐州,我不吃铜山我吃谁?
拿下铜山,对于徐州来说,意义重大。“撤县设区”真的是一门学问。撤大的还是撤小的,撤近的还是撤远的,撤了之后是统一福利待遇还是“XX除外”?苏北的城市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撤大的”。虽然小的容易撤,但顶多把“三缸”变“四缸”。要是想对发动机升级换代,还真如搞个大的。
徐州要铜山的想法,早已有之。只不过,还有其他的选项。毕竟,铜山很大,有两个市区般大,是一块块吃,还是一起拿下?一块块吃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把铜山发展较好、与市区接壤的地方先吃下来。这样引发的社会矛盾市场冲击都会小很多。这种做法,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各地多有采用。
再有,就是一口全部吃下,整县变区。这也是年之后各地常用的方法。好处是一次性解决行*区划问题。问题是,一口吃下往往消化不良。不用说像徐州这样的二线三线城市,即使如杭州,吃下余杭萧山近20年,也没有完全消化到位。所以XX除外是经常出现在各地的通知里。也成了新市区人民自嘲的一个标签了。
铜山整县变区,想必也是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了。有了铜山,徐州的市区面积一下子增加了一倍有余,城市框架可以完全拉开。有了铜山,市区人口增加了多万,立马达到了万市区人口标准,地铁可以上马了。有了铜山,市区经济总量增加了个亿,有钱了才有发展的底气。光靠以前的小市区,别说带动周边了,拉个大徐州都累。
年对徐州来说是个大年份。不仅铜山撤县设区,而且申请成功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国家级航空口岸。对于一心想要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徐州来说,那一年,真的很得意。未来,真的很光明。看看四周,朝北济南太北,朝南南京太难,朝西谁也看不上,朝东是小弟连云港。如此巨大的鲁南苏北豫东皖东交汇之地,竟然没有一座中心城市。
徐州需要做的是,就是把地理中心战略地位转变成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而已。只可惜的是,拿下铜山的徐州,依旧没有得到心仪的湖景房。微山湖还是微山县的湖,徐州依旧只有湖南岸的土地管理权,而不能像合肥那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湖滨城市。
2.铜山,撤县设区后,是否需要再行分区?
即使不看经济,就看地理,铜山也是首当其冲的。没有哪个区像铜山这样,三面大包围主城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铜山人要是设点路障,徐州市民就不用外出了。这种地理环境,大概也就是杭州市余杭区(下沙经济开发区未单设之前)可以一比高下了。
但这种大包围的地形也给城市建设带来了难题。那就是好端端的一个县,被从四面八方来的铁路、公路、水路给分割得七零八落。尤其还是在徐州这个交通要道之上。这种经济地理特点,对于年以前的铜山县来说,可真是有点头痛,发展任何一个地方,其他地方都会有意见。
年之后,反正都是市区了,就看市里的统一规划了,反正,大家都有机会。现在,甚至有人提出,铜山区太大了,可以再分一分。这在整县设区的地方,如杭州市余杭区、盐城市大丰区等地,相似的声音也时有发生。有朋友提出,铜山北部可以单独成区,环湖发展,叫铜山区;泉山等地可以主攻高教区和高新区建设;云龙重点发展新城区;东南五镇加上双沟,可以重点发展临港经济。
从过去的发展数据来看,铜山的发展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但苏北经济第一强区的帽子是跑不掉了。想要再分区,近期内怕是不大现实。但是,一块块功能区有重点有先后发展,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等到时机再成熟时,再分区就可以顺势而为了!
单问者
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