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年幼时,知道方桥这个地方,但知道方桥下面村庄的,唯横里埭村,记忆中这是因为很多次听到小伙伴和大人们谈及横里埭。虽然曾一直未到过横里埭,但小时候的想象中,这是一个很大的村庄,有热闹的街巷,可以买很多好吃的。就在前几年,在一个暖阳高照、金风送爽的秋日,特意带着家里的孩子,到横里埭村作一次乡村游,这是平生第一次踏入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庄。
不承想,去年到方桥工作,有了常去横里埭的机会。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浪潮之下,村里的好多年轻人都已到城镇工作、落户,这个昔日繁华的村庄已变得宁静,但依然保持着雍容的风貌。
横里埭村位于方桥建成区东南约4公里处,是一个平原乡村,阡陌交通,港汊纵横,周边有通往奉化城区和方桥集镇的公路。这里一度是方桥的*治中心。年5月,方桥区域建立延年乡人民*府,乡*府办公地点就设在横里埭村的“后小文”。年8月,延年乡划分为方桥、陡门两个乡,陡门乡人民*府办公地点设在横里埭村的洋房里。20年前,这洋房还是方桥敬老院举办处。
横里埭村民以李姓为主,传说李姓祖先明朝末年从鄞县高田堘横里移来,故称为横里埭。也听村里的一位老年人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镇海小港李家迁来的。因为族谱在文革中遭毁,所以确切的来历似乎无以考证。查阅《光绪奉化县志·乡都》,载有“横李埭”村,属长寿乡。但多年来,村民一直沿用着“横里埭”。
横里埭该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这里至今保存着一大批相当完整的清代古建筑,在温和的气息中难掩昔日的辉煌和深厚的底蕴。
从南面村道进入村口,迎面一下吸引眼球的是一处名为“新屋”的古建筑,朝南的门墙面两边对称地坐落着气势巍峨、飞檐翘角的敞楼。“新屋”前后共有四进,木结构屋舍建造精美,东西厢房毗连,石板明堂,深邃廊轩,三十多户人家和谐地聚居在一起,共享雨露光辉。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第三进上世纪90年代烧毁了,现为重盖的砖混结构房子。
曾作为延年乡人民*府治所的“后小文”,是一个古建筑群,至今保存相当完整,其中朝东的3间两层楼房就是当年乡人民*府的办公楼。
掩映在两棵杉树下的新屋阊门,也是一处古建筑,咸丰九年(年)出过举人。高高的围墙里是一座长方形的三合宅院,窄窄的天井下摆放着不少水缸,让古朴的屋舍依然充满生气。
村中的“铜峰学校”遗址,原是村里的祠堂,占地五六亩,规模宏大,文革遭毁的族谱曾收藏在此。铜峰学校原名铜峰学堂,据《光绪奉化县志》,铜峰学堂于清朝末年假村里的祠堂而建。民国初,铜峰学堂改名铜峰学校。上世纪50年代以前,铜峰学校是方桥两所完小之一,文革期间还增办了几年的初中,是方桥上山点10个村(横里埭村、儒江村、阮家村、陡门桥村、丁家埭村、上王村、莫家村、陈家村、下庙山村、陆家村)学生上初中的地方,学校学生最多时达到多人。铜峰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解放初就有2名铜峰学校毕业生上了清华大学。20多年前,学校撤销。如今,屋舍很是破败,头门等建筑已消失,周边杂草没膝,好在这处曾以规模名扬一方的祠堂大体形制还保留着。
10多年前,横里埭村有一套百多年历史的消防器材被奉化消防队陈列室收藏。这套器材当年从英国进口,全部铜制,为村里的一富户捐赠给村里的义务消防组织——平安水龙会,当年水龙会有义务消防队员六七十人。义务消防队在横里埭村延续至今,现在村里有2套水龙,街道办近日还在村里设置了微型消防站。
河道给横里埭村增添了灵气,展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三条东西向的小河呈“川”字形横贯村中,中间的那条叫作后河,南边的叫作前河,北边的叫作田畈河。村庄被后河分成两半,三条小河相互连通,前河、后河东、西分别连通东江、县江,田畈河西边与县江连通。
村里村外密布的河道滋养了村里连畈的稻田,横里埭村自古以来就是盛产粮食的富庶村。据悉,解放初村里户人家有36户评为“地主”成分,仅35户评为“贫下中农”成分,其中最大的一户地主有多亩良田,为奉化之最。当年,奉化的土改就在横里埭村搞试点。解放前,横里埭村大量的农活是靠来自外地的种田人客、割稻人客完成的,后来这些外地客中的一些人在村里定居下来,融入到横里埭村,如今村里就有牟、马、何、邵、葛、柯等姓的外来客村民10多户。从前,村里好多地主依靠从事农业获得的积累还兼营工商业,有的带着本钱直接弃农到宁波、上海等地经商办企了,这位当年奉化最大的地主就长年在上海经商。往昔,村里的地主在莼湖一带,就购置了大量的渔船、山地。目前,村民以外出经商办厂、企业上班与水稻、蔺草种植为主;村里有种粮大户两户,他们分别承包村里农田亩、亩,其余农田为村里散户种植,村里每年有多亩水田出租给鄞州企业种植蔺草。前不久,村南亩的稻田打造成了“稻香田园”,设施齐全,生态优美,展现了现代农业的新气象,入选区第一批“美丽田园”项目。
在后河上,有一座里仁桥,西北角就是原铜峰学校校址,东南边便是“新屋”。过去,里仁桥头是横里埭村最热闹的地方,开有约10家店铺,包括副食、餐饮、理发等。其中,有好几家酒坊,出售用本地稻米酿的米酒。平时,这里人流不息,是本村及周边村庄群众日常消费的地方;桥下船来船往,有运送稻米、米酒到外地的,也有外面的商品载来的。今年90岁的张老太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看上去只有约70岁。她16岁嫁到横里埭村,在村里平实地度过了这几十年,有伤痛,有劳苦,但更多的是那田野飘来的清新和阊门幽巷散发的温馨。谈起当年横里埭的繁华场景,老人的精神更爽朗了,自豪之情挂满在笑脸上。
在这个平原水乡,却也突兀着山头,让横里埭村民感到自豪。这山头就叫铜山,靠近东江,位于村东南侧约一里处。虽为小山头,但无疑是横里埭村的一个特别的标志。年,横里埭村由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大社,命名为铜山社。年以村为单位成立大队,也叫铜山大队,直至年恢复“横里埭”村名。铜山原来有前山、后山两座山,面积四五十亩,最高约20米。据说,过去铜山前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叫铜山庙,如今已不复存在。《光绪奉化县志·山川》上载:“旧志谓:山产铜,有毬形松、龙形竹(俗呼为罗汉杖)。今皆无是物矣。”铜山曾叫作赤陇山,宋代名臣舒亶作诗形容铜山:“野草如排戟,山花似列屏。维舟一登览,误入小蓬瀛。”舒亶登览铜山时,山下应该还没有横里埭村,周边其他的一些村也可能没有。铜山有山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方桥成立有打炮队,在这里采石,用于方桥各地造机耕路等。年代,这里还成为方桥公社社办企业砖瓦厂山址。后来,后山被炸平,建起了厂房,目前那里有3家企业。
年,横里埭村与周边的莫家、丁家埭两个村合并为横里埭行*村。目前,全村村域面积约1.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亩,已被征用耕地约亩,共有户,人口人。扩并后的横里埭村成立了*总支,下辖三个支部。在*组织的带领下,横里埭村呈现了新的气象,村容村貌有了大的改观,村民的凝聚力不断增强。这些年来,在集体经济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村里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成了综合用房、老年活动中心、桥梁、停车场、灯光球场、文化礼堂等设施,改造了道路、河道,实施了美化、亮化工程。村里还建起了经济适用房,每套面积至平方米,每户都有车库,解决了部分村民住房难题。在宁波市重点工程钦寸水库新昌移民安置中,村里安排了最好的地段,供11户25名村民建造两排连体别墅楼。移民们很快融入于村里,与村民门相处和睦,还成立了村民小组。村*总支通过加强*建和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村里获评了宁波市文明村。10年前,村民们捐款70余万元,使村里顺利完成了一批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造,并被评为奉化环境卫生村。在今年的抗疫中,村民抗疫志愿者人数达到人,村民累计捐款11.93万元,构筑了坚强的抗疫堡垒,村*总支被评为奉化区第一批战“疫”先锋团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