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寻找身边的闽南文化计算机学院暑期返乡实践 [复制链接]

1#

暑期社会实践

我身边的闽南文化

闽南民风民俗、闽南历史名人、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民间艺术、闽南特色建筑等闽南文化博大精深。年暑期,计算机学院开展系列该主题实践活动——寻找身边的闽南文化。

01

惠安崇武古城

19计科1班潘旭东

为了更好地感受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走访了惠安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在我国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年)开始,为防备海盗倭寇,这里一直兴修城防,屯兵演武,城内原建有捍寨、墩台、馆驿、军营和演武厅等,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此后城防因长期废弃,城墙失修倒塌。年,由国家拨款进行全面修复。

此外,崇武古城还是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宝岛台湾的据点;也是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厦门的海上基地。在南城门外照墙上及偏东城壁上,还存有日寇炮击损坏的残迹,楷书横写的“炮击处”记述着年5月17日日舰炮轰崇武之事。

不仅如此,崇武古城地处泉州湾北岸,濒临台湾海峡,素有中国“石雕第一乡”的美称。惠安石雕是中国福建省的汉族传统雕刻技艺之一,仍然保留着非常纯粹的中国艺术传统。我依次参观了戚继光雕像、妈祖艺术展区、惠女雕像广场、石雕动物园、狮子林、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人物雕像、聊斋志异区、华夏诸神展示区、石雕艺术珍品馆、崇武石雕艺术馆等重要工程展馆。

经历过这么一次走访,我对崇武古城有了更深的感受。除此之外,还有那雕刻的栩栩如生的石雕。这些都可以说是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都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02

剪瓷雕艺术

19计科1班梁世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获取知识、总结经验、掌握理论的终极源泉。为期一周的关于“我身边的闽南文化“的社会实践转瞬即逝,时间虽短却收获颇多,感慨颇多。

以前没有注意到,原来我经常见到的那些寺庙的屋顶上的装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觉得这些装饰好看,但并不知道这是闽南文化的一种—剪瓷雕。等到我查阅资料后才知道这些剪瓷雕是福建东山岛寺庙建筑中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剪瓷雕在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着较大的影响,在那些极具闽南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或园林建筑中,都少不了剪瓷雕的装饰。自唐代陈元光主*漳州时期,中原文化便源源不断传入东山,并从东山再向台湾乃至海外传播。剪瓷雕为何人何时创造发明已难于考证,相传,从宋代晚期兴建西山岩的“初来寺”时就已经有了该项技艺。到了明代,东山兴建寺庙、祖祠,该项技艺便开始盛行。有清以来,东山剪瓷雕的工匠有更多的机会与广东以及邻县的工匠进行更多的部分交流切磋,使该项技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东山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这种传统手工技艺便逐渐东南亚及台湾地区传播。民国时期,东山就有一些工匠应邀到台湾或澎湖修寺庙、祖祠,其中就有专事剪瓷雕的师傅。到了近现代,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剪瓷雕艺术在一批优秀艺人的手中发展到高峰,成为祖国传统民间艺术中一技奇葩。

03

漳州古城

19计科1班陈锦达

漳州古城位于“海滨邹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漳州古城在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把漳州古城作为重要取景地,到历史街区取景拍摄。“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其最佳概括。

漳州古城中,台湾路为砖石路面,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商业街道。东段是骑楼式店面;西段是由竹篙厝构成香港路古称南市街,两侧都是骑楼建筑。古城的街区内的建筑物主要以砖结构或砖木结构为主,同时骑楼的部分房间也出现了砖混结构。

古城的传统住宅分为三类。大厝为三合院和四合院的形式的住宅,竹篙厝是面宽窄,进深较长,而骑楼样子与竹篙相似,但它沿街的入口处带有步廊,这便是它的特点。

漳州古城以大厝,竹篙厝,骑楼为主导,而骑楼作为一种新的住宅样式,并非是统一规划形成的,与传统的大厝,竹篙厝相呼应。

这便是我这次实践所了解到的漳州古城的历史和建筑特色。

04

南靖土楼

19计科2班庄阳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进一步感受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闽南文化中蕴含的文化力量,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本次社会实践在我的家乡——福建省南靖县奎洋镇上洋村进行,这里是水利学家、数学家庄亨阳的故乡。近年来,旅游行业火热,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是福建省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这些土楼都得到良好保护,一些并非为景区的地区,这些文化遗产正渐渐悄无声息的腐坏,淹没在工业化的汪洋中。要做好文化保护,重要的依然是让文化发挥出其本身的价值。

而随着近几年文化保护的呼声愈来愈大,文化保护的步伐走的愈来愈快。年以来,南靖县先后完善了土楼法庭、土楼工商所、土楼等部门,精细化管理方案。同时也加大了几处设施的配置。

而我则从具体出发,访问了几处景点和土楼。非常显而易见的是,村中多数土楼都被整修了一番,一改以往破破烂烂的印象。

村中同时建起了多处公园并有相应的配套设备和设施。

在提升了村子整体的美观度的同时也为产业从农业到服务业的转变提供了条件。这表明了南靖县的文化保护的确落到了实处,在对于文化方面的保护做到了长足的发展。南靖县在保护本有文化的同时,依托*策和机制,顺应了新形态产业的发展,让这些文化遗产迸发了新的活力。

通过这次实践,真正切实感受到文化保护就在身边,唯有保护好闽南文化,才能让更多人感受闽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05

闽南古厝

19网络2班黄晓菲

闽南古厝是指在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在闽南语里,"厝"是房子,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今天,闽南大地上数百座红砖厝建筑,为我们开着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大门。它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豁达的性格。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也酝酿了红砖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在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农村生活中,必定包含了家居、教育、祭祀三要素。而年前的闽南人家已经在一个家族体制建设上完成了这样严谨精巧的布局构思,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族教育系统、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以深远的睿智思考着如何繁衍家族,和谐共存。这是秉承自闽南人性格中温良、自省的特质,凝聚着每一位红砖厝中家族成员的*灵,传承关于家的荣耀。在闽南的方言里,"厝"是房子,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

今天,闽南大地上数百座红砖厝建筑,为我们敞开着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大门。它浓缩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的性格。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也酝酿了红砖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闽南人多越洋经商,背井离乡,但无论漂泊多远,归乡之后,必定要盖一座红砖厝,兴尽财力,修起了恰如其分的隆重。"厝"是闽南人文的中心精神。一座红砖厝经家族数代传承,在建筑设计上选择以夸张又凝重的金色,表达对先人的崇敬与敬畏,以寄托对家业繁荣、国业兴旺的淳朴祈盼。这种具有神秘意味的色彩表达,也是红砖文化的精神所在。只有家族男丁才有权参与的祭拜仪式,在金色描彩的烘托下,有了沉实而隆重的意义。

06

惠女精神

19软件1班郑云翥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自晋代五胡乱华北人南迁闽南文化也拉开了属于自己的序幕,我的家乡惠安,也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

为了探寻惠安的文化特色,我多次攀登惠安有名的科山,在上面发现了许多代表了惠安悠久历史的文化印记:半山腰的卢子读书处,纪念了惠安第一位科举状元——宋代的卢子;而山上还能寻到许多古时候的石刻,如岩壁上的明代石刻:山高水长。

最终我在山脚处发现了“治山治水纪念碑”,虽然这个纪念碑的年代并不久远,但是它蕴藏了惠安最重要的三个文化特色之一,即惠女、惠雕、惠建中的惠女文化。

这块纪念碑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立的,纪念了当时的治山治水工程项目。年7月8日,一万多名惠安女,用“锄头、簸箕加地瓜干”,靠着挑战极限的惊人毅力,一锄一锄、一铲一铲筑起了大型水利工程——惠女水库。

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她们用燃烧的青春与生命构筑了一部交织着惠女精神的辉煌史诗,惠女水库至今仍然为周边数个县、区提供水源,成为了泉州市人民的宝贵财富。

惠女精神是闽南人爱拼敢赢精神的重要象征,惠安女们为了改变本县的穷困面貌,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把十年九旱的“地瓜县”变成了米粮仓,谱写了属于她们的传奇诗篇。

惠女精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南人精神面貌的重要象征,我们应当发扬惠女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拼搏创业,为伟大中国梦的完成添砖加瓦。

07

东山县妈祖文化

19软件2班郑咏津

东山县的天后宫及唯一巨大妈祖神像就位于我的家乡宫前村,我们东山岛人从存在以来就以耕海牧渔糊口,我们心爱浅海,凭仗汪洋大海,敬爱汪洋大海,妈祖信仰十分周边。岛上的妈祖庙有十几座,仰慕妈祖改为东山人千年不变的汪洋大海知识遗俗。

东山岛的妈祖皈依,门源明清一时的大军戍防。次日白手起家之初,为抵抗东南金瓯的倭寇搅扰,先后派出多位重臣赴东南沿海经略,在海防重镇铜山建立了水寨和千户所城,铜山变成闽南沿海的海防火线。铜山水寨的官兵多为渔夫新一代,自幼受妈祖知识的潜移默化,遂将妈祖佛事分灵请入澎湖建庙奉祀。

妈祖信教的应运而起和广为传颂,离不开旋即蓬勃发展的海运。明代“渔盐之利以盛,商业之资以通,则南北之船往复者不绝,是铜山之区遂为大海口矣。”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年),“海禁”摒除,得益于原生态港湾和便捷海路的优势,铜山港逐渐改为立地东南沿海最重要的贸易口岸,并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直达全盛时期。东南沿海汪洋大海合算悄然鼓鼓的,畅行的航上运输和海商贸易,都梦想博取妈祖荫庇,得手平安。

天后宫无所不至之地非但是小港、通航港湾,也是避风港。澳雅头曾是晚清时代最繁忙的码头和漫无止境属区重要的客运主导,风樯连篇,商人济济一堂,呈现出单向繁华形貌。以黄振发、孙有全、高正扬等为代表的航海公司,不断竿头日进远方交易和海运业,倾巨资兴修大商船,奔腾于东南亚展开易货贸易。物流兴盛,牵动了商贸、手工百业和海运通畅的空前前进,来回来去的旅客和南北买卖人都把此地名为上海的“十六铺”,把打铁街誉为上海的“南京路”。

08

莆田湄洲妈祖祖庙

19大数据陈嘉瑜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国家主席习近平说过:既是乡土文化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逝世。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本次社会实践,我在湄洲妈祖祖庙(尊称湄洲祖庙。是妈祖信仰的发祥地,道教著名宫观,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申遗地、遗产地和主要传承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走访、文献研究、资料收集等。感悟妈祖信俗文化中蕴含的文化力量,深刻体会理解妈祖立德大爱的精神品质所凸显高贵的人类价值。传承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是福建省、全国乃至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所共同的责任。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要大力推进妈祖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创新。

09

平潭岛石头厝

19计科3班王栩恒

在平潭岛上,有百来个渔村藏身其中。向海而生的渔民们在享受着海洋赐予的同时,也经历着海洋的考验。台风、巨浪……传统以砖、木建筑为主的民居根本经不起此般折腾。于是,渔民们利用海岛上特产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修建了一座座造型奇特的石头厝。平潭石头厝与闽南大陆上砖木或土木结构的“厝”不同,平潭岛上的厝是用石头砌成的,故名“石厝”。走进村庄,到处可见这种成片的老房子。从山门前村绕君山北行,一路经过的北港、渔屿、君山后等村庄,都建立在山坡上。这些石头厝犹如画中景物分布在海岛的各个角落,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石头厝。平潭的石头厝大都是依山而建,从高处是最好的观赏角度。站在制高点俯视,石头厝高低错落,高挑的风火墙仿佛是跳跃的音符。最漂亮的地方要数君山后村,它坐落在君山北部山腰,前临外海,石厝多为青黑色乱石砌墙、灰泥勾缝、青瓦覆顶,再压上密密麻麻的碎石,几段优美的马鞍墙浮出屋顶,给村落增添了浓浓古意。平潭石头厝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形容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彩色城堡”。但是,令人感到费解的是这些由不规则乱世砌筑而成的石头厝,年代久远,但其墙体却固若金汤。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