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独家丨金融科技是短板疫情之下,农商银行 [复制链接]

1#

导读

大疫面前,一个尖锐的矛盾摆在眼前:农商银行传统的经营逻辑、思维方式、服务能力,如何满足客户迫切的“非接触式”的线上化金融服务需求?“再也不能用老方式经营和管理银行了!”一位农商银行董事长感叹。疫情对传统优势的打击,足以让农商银行决策者们警醒:未来,客户“非接触式服务”需求将成为常态,如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考验如火,正淬炼真金。线下优势的突然“失灵”,正倒逼农商银行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从“线下”反攻“线上”,积极迎战变革,开启破冰行动。

作者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贾丹丹

年的开局格外艰难,疫情的严峻考验,让农村金融从业者的心绷得更紧。

大疫面前,一个尖锐的矛盾摆在眼前:农商银行传统的经营逻辑、思维方式、服务能力,如何满足客户迫切的“非接触式”的线上化金融服务需求?

过度依赖线下、线上业务能力弱、核心客户老龄化……经此一“疫”,农商银行在科技金融方面的短板暴露出来,潜在的危机也充分显现。

疫情之下,农商银行“科技强行”之路究竟该如何走?数字化转型如何取长补短、内外兼修?疫情之后,又该如何练好内功,再造竞争优势?

面对这些难题,农商银行如何开启破冰行动?

一场“大考”:

金融科技短板如何补?

“疫情暴发后,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资金归行率变低?钱去了哪里?这或许说明,中小银行的科技支撑太差。”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这次疫情,对农商银行线上业务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也让不少农商银行从业者感受到线下金融服务的诸多局限性。

正如一位农商银行董事长所忧心的那样:线上,被互联网金融分流客户、稀释网点红利;线下,被迫与服务下沉的大行“短兵相接”;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农商银行“点多面广、地熟人亲”的传统优势,突然成了“摆设”。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次疫情,农商银行也必须直面自身金融科技短板带来的压力,行业形势也会倒逼其加速数字化转型,只是在疫情“黑天鹅”的笼罩下,这种倒逼的锋芒更加尖锐。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疫情的触动下,近期,有不少中小银行决定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搭建一整套在线获客、产品营销、风控管理、机器人客服交互、产品净值清算等智能操作系统。

“疫情之后,我们会重点考虑零售客户信贷产品的线上化,还有如何实现大额贷款的风控线上化。我们会认真思考线上业务发展,包括管理平台线上化、客户维护线上化等。”南部地区一家农商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实践中,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是什么?普遍的观点是:成本高、基础弱、风控难。

除了人才匮乏、技术薄弱等客观因素,农商银行的客户群体中,还有很多农户和老年客户仍属于未触网人群,甚至没有开通也不会使用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数字化转型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年轻客户的线上化、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对金融服务实时、便捷、移动化的需求,就会失去这些高潜力的年轻客群。

业内专家指出,农村金融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省联社和县级行社共同发力:

一方面,省联社要不断优化核心业务系统、加大科技赋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跨界合作者,加大对农信机构的支持和服务;

另一方面,农商银行要提升数字化意识,塑造数字化战略、机制和文化,不断培育内生力量,加快发展农信特色的数字化经营管理模式。

“再也不能用老方式经营和管理银行了!”东部一位农商银行董事长感叹,疫情之后,要有效应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客户细分、精准营销、风险管理、产品开发、渠道管理、网点改造、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工作,创造真正利用大数据支持的普惠金融全新模式。

反攻“线上”:

“非接触式服务”变革如何应战?

“客户贷款到期了怎么办?企业的资金需求怎么满足?如何把客户从线下引到线上?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疫情暴发后,一位从业30余年的农商银行高管焦虑地说。

线下优势的突然“失灵”,正倒逼农商银行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开始发力“非接触式”的数字化、线上化、零距离的线上金融服务。

“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当务之急是加快把存量客户迁移到线上,推进获客、产品、服务线上化,有效降低人均管户成本。”一位农村金融从业者表示。

记者观察发现,最近这段时期,不少农商银行纷纷推出“线上服务”的宣传广告,加速提升线上金融服务替代率,“加码”线上信贷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在江西,针对疫情期间客户来网点办理业务大量减少的情况,赣州农商银行率先开通“百福智惠存”线上业务,制定线上营销活动方案,引导员工线上营销客户,降低疫情冲击。

在山东,潍坊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上线小微企业线上办贷系统,推出“远程办贷”全新模式,为客户提供“不见面办贷”服务,从自动派单到业务受理一小时内完成。

在广西,为保障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金融服务,苍梧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火速推出“复工暖心贷”,运用数字化营销思维和初具模型的大数据应用库,对入库贷户综合评分,达到一定星级标准,一律授信提额、快办快结、优惠定价。

↑图为潍坊市农商银行系统推出的小微企业线上办贷系统申请界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期间,金融科技布局较早的农商银行,其“线上化”服务能力,已凸显出巨大优势。

在安徽,亳州药都农商银行迅速优化“金农易贷”模型,扩大受众群体,拓宽线上贷款投放范围,发挥其方便、快捷、全线上、零接触等特点,助力解决疫情期间客户的生活、经营及消费类融资需求。1月27日至3月2日,“金农易贷”已累计发放贷款7.9万笔,金额34.1亿元。

在江苏,徐州铜山农商银行依托“e行无忧”智慧型普惠金融互联网平台,发挥“e行徐州”“金融云柜台”线上平台作用,全行余名干部员工变身“线上前台客户经理”,实现了“一对一”零接触服务。据统计,“e行徐州”注册总量达97.1万户,其中疫情期间新增注册量7.8万户;“金融云柜台”访客数累计32.3万次,收到业务申请笔,其中1月20日至2月29日,线上访客量达14.7万次,转发分享4.65万次,新增申请业务客户人,收到业务申请笔。

↑图为徐州铜山农商银行员工“金融云柜台”线上平台页面截图,访客总量已达次。

疫情期间的线上战“疫”表明,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必须建好具有农信特色的“农村、存量、社会”大数据;另一方面,要建好手机银行这条线上“高速路”。

“农商银行发展线上业务,不是意味着脱离线下发展线上,而是要在强化线下优势的基础上,以线下反攻线上,最终实现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变。”一家农商银行董事长表示。

多元化突围:

“金融+生活+场景”生态圈如何打造?

疫情危机之下,一切必须线下聚集、线下获客的服务场景,都被按下了“暂停键”。

金融服务如何有效触达客户、打动客户?构建基于线上的多元化“金融+生活+场景”服务生态圈,成为中小银行突围的发力点。

近期的疫情防控中,多家农信机构在手机银行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