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兵王张英才荣立9次特等功,400万解 [复制链接]

1#

年9月,北京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人物都是为中国解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毛主席称赞他们为“全中华人民的模范人物”。

这些青年英雄们都由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亲自接待,他们之中有70多位获得过中国军方最高荣誉特等功,都是从刀山火海中走出的英雄。

在这场会议中有一位英雄代表格外出彩,毛主席评价他:比三国五虎将之一的关羽立下的功绩还多。万解放军中,他一个人就获得了九次特等功。

他就是中国兵王“张英才”。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作为“兵王”,张英才的人生开场并不顺利。

一、艰苦少年,投军改命

张英才出生在山西万荣县的一个贫民家庭里,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张英才不到十岁就去帮地主放羊维持家计,张英才的童年就这样在地主的压迫下浑浑噩噩的度过了。

但很快,他的命运随着一支军队到来后发生了变化,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的热潮蔓延到了山西,他们打败了欺压老百姓多年的地主,让许多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起来。

像张英才这样的孩子们在他们的带领下进入了学堂,开始学习知识。等张英才从这种幸福的生活中回过神,他做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决定:加入红军!加入共产党!

但是他实在太瘦小了,根本就达不到红军的要求,红军想要拒绝他,却被张英才坚毅的眼神打动了,这群士兵承诺当他长高了再来接他。

也许是他早年间身体营养没有跟上,接连过了两年他都没有达到红军的要求,他实在等不下去了,便在红军离开的时候默默的跟在队伍的最后面,怎么劝都不走,最终部队的首长心软了,破例同意了他的入队要求。

这一年,张英才14岁,他作为兵王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二、张英才青年上战场

张英才如愿进入了红军,他的上级给他安排了一个宣传文工的活儿,一是看他有文化、识字,二是他实在是太瘦小了,实在不适合上阵杀敌。

张英才理解上级的安排,可他内心还是渴求可以上战场跟敌人战斗,所以他一直没有停止向上级申请上前线,终于在年他的机会来了。

由于日军暴虐,军方前线十分缺人。张英才再次向上级申请上战场,领导被他的坚硬态度打动,同意了他的申请,张英才如愿成了一个可以拿枪上战场的士兵。

第一次上战场的张英才表现十分勇猛,一点都看不出他是个新兵,上战场没多久就歼灭了好几个日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后来张英才被派往旅特务连,当时日军集结了两万余军力,势要剿毁安泽、浮山一带的抗日势力,张英才所属的旅就是敌人的目标之一。

张英才的任务是保护旅安全撤退,撤退在有序进行,就在这个档口,敌人的炮火仿佛跟长了眼似的就要炸开在旅旅长身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英才扑倒了旅长,让他躲过了这次危险。

可他自己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因为炮火离得太近导致张英才负伤,炮弹造成的伤口很大,几乎在瞬间就将他染成了“血人”,负伤并没有让他退缩,也没有让他放弃任务,张英才稍微缓冲了一会儿后迅速爬起,继续掩护其他战士离开。

张英才在战场上拾起一把钢枪,瞄准敌人疯狂开火,在他枪火的掩护下,旅部顺利撤退。他在战场上的英勇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他毫不服输,拼尽全力的气势更是被士兵们赞为“拼命三郎”。

这次任务的胜利仅仅只是他征程的开始。

三、上党战役,一战成名

张英才的军事才能完全显现出来是在上党战役中。

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首次大规模战役。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的狼子野心显露出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阎锡山派兵入侵了山西长治市上党区,发动上党战役。

上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国共两党的必争之地。除此之外,这场战役还有一个必须要赢的重要原因:当时蒋介石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谈判,在这种情况下,痛击国民党势力可以大大地震慑蒋介石,保证毛主席的安全。

在这场战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陈赓战队的部署。长治周围有许多重要关隘,如果能把它们攻克,将会对这场战争胜利有很大的帮助。陈赓派出张英才带领9连先去占领北关。

北关有不少敌人驻守,在夜色的掩护下张英才带领部队分三队秘密潜入城内,希望能找到一处制高点对敌人发起进攻。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就在这时张英才所在分队的一位战士不小心造成动静,引起了城楼上敌人的注意,他们立刻进行攻击。

敌人的火力十足,张英才迅速指挥部队反击,不一会儿,敌人便败下阵来。可好景不长,由于配合张英才进攻的队伍还没有赶来,他们很快便被敌人压制住,情况十分危急。

退缩是不可能的!张英才下令一部分士兵严守,另一部分将之前占领的院落打通争取尽快与其他两队汇合。

其他两支队伍很快赶来,等到支援的张英才下令进行反攻。此时已经接近天明,敌人的进攻越来越猛,为了迷惑敌人,张英才让大家暂停攻击,营造全部阵亡的假象。等敌人进入攻击范围后立刻反扑,再次将敌人打退。

经过两次进攻失败,敌人变得狡猾起来不再轻易上当,一边正面进攻,一边找进攻最密集的地方,打算放置炸弹轰炸,这一计策很快便被张英才识破,往往是敌人尚未扔下炸弹,就被我方打退。

就这样,张英才率领部队又跟敌人僵持了一天,打退了敌人22次进攻,始终保持阵地。

张英才在这次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多方肯定,给他记了大功,他带领的9连也被授予“铁的9连”的称号。

四、吕梁战役,荣获特等功

随着解放战争愈发激烈,山西地区战争不断,年,国民党从全面进攻转为了重点进攻,他们将矛头指向了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延安。

为了攻打延安胡宗南抽取了晋南两个师的兵力,晋南地区的势力也因此减弱。毛主席了解情况后立即决定调取一定兵力攻打晋南,一方面可以拖延胡宗南进攻延安的计划,一方面可以开辟陕甘宁地区根据地,吕梁战役就此打响。

张英才的9连就是攻打晋南的兵力之一,他们跟着大部队一路前进,势如破竹。胡宗南意识到解放军的意图,并调取兵力进行回防。张英才接到的命令就是和其他两连一起阻击这支援军。

要知道这三个连加起来都不到人,胡宗南派来的援军大约是余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张英才在了解情况后没有慌乱,迅速制定作战计划。

张英才先是组建了一支30人的敢死队,在敌人到攻击范围后立刻集中火力攻打先头部队,国民党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连连撤退。让他们缴获了不少武器。

就在国民党军队重整开始进攻时,由于信息的延误,本来一起奋战的3连和8连撤出战斗,9连不得不独自面对国民党的火力,作为连长张英才始终沉着冷静,带着连内士兵拼死突围,在枪林弹雨中不停突击,最后终于在9小时后等到援军。

张英才在这次战役中获得了他的第一个特等功。

五、淮海战役里的“钢铁营”

在淮海战役中,张英才表现出色,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不仅他自己获得“特等战斗英雄”的称号,他带领的中原野战军第38团第1营更是被誉为“钢铁营”。

张英才这次的对手是装备精良的黄维第12兵团。上级命令张英防止2个师的国民军突围,还有阻击2个旅的敌人增援。这个任务可以说是难于登天,毕竟当时张英才的兵力仅仅有人,对面却有两万人之多。

对于张英才来说,越难的任务越有挑战性,他进入阵地后,立刻调整部署,将兵力从正方转移到侧方,在国民党军进攻正方阵地时,迎接他们的是来自侧面的双重炮火,如此出其不意地进攻,让国民党军队吃了大亏。

敌人又打算用坦克开路,张英才早就部署好部队,直接绕到敌人坦克后将他们后备军队一举歼灭;敌人想要一点点推进兵线来压制解放军的火力,张英才直接带人揣着炸药包端了他们重机枪阵地。

面对张英才的精良部署,敌军一步都没迈出就损失了多人。后来张英才接到命令跟其他部队一起进攻,还在混乱中击毙了敌军的军长熊绶春。

在创下这样功绩的时候,张英才只有24岁。

在中国解放前的这段日子里战争对于士兵们来说似乎是家常便饭,张英才参与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加起来有多起,无法一一叙述,在这期间他斩获了9次特等功,立了13次大功,成为当时青年解放军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六、张英才与毛主席

年,正投身于渡江战役的张英才接到上级命令,让他准备一下代表第二野战军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去往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参加第二次世界青年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集齐了世界各地的先进青年代表,能够出席这样的会议让张英才心中涌起万丈豪情,这一刻,他站在世界的舞台代表着新中国,这是多么至高无上的荣誉!

直到会议结束,他才平息了心中的自豪之情,然而更让他感到激动的是他在这次大会前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

他一直奋斗在战争前线中,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居然能见到对新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两位重要人物。张英才一直没有见过他们,却深受他们的影响。

年少时,他便听说过毛主席是如何帮助劳苦大众的,也读过周总理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张英才相信中国是有未来的,而且那个未来会十分耀眼。

怀揣着十万分的激动,张英才与他们握了手,也听到了他们对自己的鼓舞。

而毛主席也对这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张英才回国后还邀请他和其他代表一起参加中南海的家宴,他还特意为这位山西来的年轻人端了一碗面食。

面对国家的信任和主席的厚待,张英才一刻不敢松懈,全身心地为人民继续服务,在年时被授予了上校的军衔。

张英才的家庭也是十分出名的军人之家,一家五口全部投军。

七、张英才的军人家庭

年,张英才和同一部队的田勤芳同志结成伉俪,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孕育了两子一女。两位均是军人出身,作风严谨,即使在家里也保留着军中的习惯,他们在子女的教育中起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他们三个孩子的身体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大儿子在军校读到了硕士,后又担任联合国驻柬埔寨军事观察员,二儿子在空军飞行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了一级飞行员。

两位哥哥如此出色,张英才的小女儿张可也毫不逊色,她硕士毕业于国防大学的作战指挥专业,毕业论文《论一体化指挥》更是得到了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钱学森的高度评价。

她的优秀还为军方创造了多个第一:她是中国第一位作战部队女作训参谋、第一位攻读作战指挥专业的女研究生、第一位野战部队装甲团女副团长等!

不得不令人感慨:虎父无犬女。

张英才为人十分低调,他曾获得9次特等功,可在新中国逐渐走上正轨之后,便很少有他的消息。他俨然变成了国家的一颗螺丝钉,只默默贡献却从不计较名利。就像太阳散发出的光芒,你也许不会在意,他却依旧温暖着世人。

英雄无声,大概就是如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