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乡村医生的本土观察和影像记录一手V [复制链接]

1#

10年前,一场大地震见证了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山西万荣县的乡村医生闫晓波,和很多民间救援志愿者一样,奔赴灾区目睹了废墟下的生死,受此影响或多或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们,比常人更多了一颗柔软的心。

震后第5天,闫晓波在诊所桌上留下一纸家书,背着两大包沉甸甸的食品和药物踏上了挺进巴蜀灾区的列车。至今他还记得那是这一生首次萌生公益想法。“地震发生后,每天都盯着电视看灾区,有一天看到报道说灾区非常需要医疗人员,就带着药品和相关证件,只身一人出发了”。

在灾区,闫晓波在高温下身穿厚重防化服消毒,每天面对几百名病人,超负荷的工作让他一度头晕眼花。“在那里见到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赶来,那么多有爱心的人,不计报酬、不顾危险挺进灾区,当时就萌发了回到家乡继续做公益的念头。”

年,闫晓波在家乡组建公益团队,三年后被推举为新成立的万荣县手拉手公益协会会长,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一百多人,协会每年发起大大小小十余次活动:给环卫工捐赠棉衣、为贫困大学生义卖,宣传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乡村医生闫晓波除了热衷公益,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拿着手机到处拍照,写点消息稿投给公益网站。用他的话说,定格那些静态事物的美好东西,不管到什么时候翻出来,都是生活中的一段记录。

他做事甚至有些传统而认真,即使被朋友推荐成为梨视频拍客最初的两个月,也没有习惯视频拍摄,直到遇到重阳节邻村的一场聚餐。

在闫晓波所在的隔壁村,有位阿姨每年重阳节都邀请全村70岁以上老人到家里免费用餐,而她自己在外打工每月只有元收入,还要经常捡拾矿泉水瓶补贴生活。

闫晓波因为这个视频拿到了在梨视频的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有了拍摄信心。“做梨视频拍客,我不图稿费,收益排在意义之后”。

“有一次我外出途中,遇到一个穿着肮脏的人拉着平板车,车上坐着一位大娘,一打听,是个智障儿子拉着腿脚患病的85岁母亲去8里路外买鸡蛋。”闫晓波把这个路边抓拍到的视频发给了梨视频山西主管老师,“老师说画面缺点东西,我就返回去补拍,赶到老人家里记录了他们生活起居,找邻居聊他们的日常,居住的窑洞里太黑,我专门打了灯光,尽量把画面丰富,画质清晰。往返一个来回公里,还不算高速过路费,一条视频能得元稿费,我花的功夫也大有元价值,你觉得值吗?”视频发布后,闫晓波还联系附近志愿者再到老人家里去探望。

“我就是在不断拍摄中,看别人的供稿,慢慢有了自己的思路,找到了门道。”拍客群体作为“自由职业者”,正是因为自由和这种自我实现,提供了主动创作的最稳定动力。

作为乡村医生,闫晓波的病人都是十里八乡的村民,他说村民的生活上不去,小诊所的收费就上不去。诊所的维持,也是因为夫妻俩多年来坚持这份自我价值的实现。

“外县有一个60多岁的老人得了怪病,手脚全身不定什么时间就开始抽搐,多方求医效果都不好,现在只能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来缓解。医院远,有时候发作了,医生半天赶不到,他自己学会给自己往血管扎针注射,因为家庭经济状况比较穷,按常理针具是一次性使用,但他在反复使用,医院门口捡,我把这些记录下来,临走的时候掏快钱给人家,这个视频虽然没用发,但我在乎的不是稿费。”

不过,最近一次让闫晓波体验到拍客价值的并非代言“底层弱势群体”。他在梨视频发布的《村民在家堆雪马:寻找小时候的感觉》,微博播放量超过万,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微博也转发。

“我们这里好多年没下过这么大的雪了,很多人打雪仗、堆雪人……一个朋友告诉我,有户人家里在堆‘雪马’,心想: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呀。看到图片就惊呆了,有模有样的一匹马上骑着3个人。”

顾不得雪天路滑,闫晓波驱车跑了十几里,到了人家的院子。

“当时院子里很多人都在看稀奇,争先恐后的要坐上‘雪马’体验那种快乐的感觉。主人姓高,跟我讲述了雪马堆起的过程:那天他们家里来了很多朋友,下雪了不便出去玩,就提议说把院子里的雪收集起来给堆一个东西,堆个猪吧?没什么意思,就来堆一个马,有人从手机上找到一个马的图片,大家伙就这么照着图片,把积雪堆在一起,掏出马蹄,掏出马肚,捣鼓了一天时间完成了三米五长、两米二高的雪马。”

村民们不分老幼,轮番骑在上面,挥舞着木剑和旗子,像是出征又像凯旋归来,“他们说为了寻找小时候的感觉”。

视频火了之后,闫晓波打电话给户主,你们成网红了!对方说:自己的快乐,自己分享没有意思,全国的网友都能看见,让大家都一起高兴。

看热闹的全国网友可能并不知道,这样的童心未泯在万荣农村并不算奇。

有个段子:山里坡陡路窄,闺女出嫁都是骑驴。有个姑娘找了个平川对象,结婚这天,婆家抬来一顶花轿。四个抬轿的是一伙调皮鬼,想开一下山里姑娘的玩笑,把轿底板抽掉了。姑娘上轿后,只得在里面随着走。抬轿的越走越快,后来索性跑了起来,姑娘在轿里面直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第二天回门,女伙伴问她:“坐轿是个啥滋味?”“和学生上操一样,先走后跑。步子要紧跟上,不然可就把脚后跟磕破了。”

东北人幽默会搞事情,人尽皆知。但在山西,万荣县的笑话也是传遍当地。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如今已成为地方文化特产,被称为黄土地上的幽默之花。当地政府更是瞄准这项“专利”,大打文化品牌,为此还建造了占地多亩的万荣笑话博览园。人们可以目睹“戴着草帽打着伞”、“骑着驴寻驴”的真碑和碑文;可以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山西运城临猗县,国营地方水泥厂,书记经理兼厂长,法人代表祈二争,产品质量过得硬”的名片……

万荣笑话来自于民间,创作者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当地田间地头农民,作为文学现象繁荣的背后,自然渗透着当地人骨子里的幽默。如今,一名万荣乡村医生用最流行短视频让我们感受到当地典型的文化娱乐。

在本期拍客手记采访结束后,闫晓波在草稿本上写下这么一段话:

今天利用空闲的时间把在梨视频的感悟,大概总结了一段。

要有发现新闻的眼睛,同样的事情对普通百姓来说,就这么一个事儿,但是对于拍客,要看透这个事情有没有价值,这个人有没有故事。

工作要有非常敬畏的心,敬业的心,要不然你拍的东西,灵魂注入不到作品里面。要勤快,不能偷懒。到一个有故事的现场,一个特写都不能少,细节的地方不能落下,楼上楼下,多角度,腿要跑的勤快。

广交朋友,朋友广了信息来源渠道也就多了,可拍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效率也能提高。

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要善于打破一些静态的东西。把静的变成动的,就像特殊的天气环境肯定有一些特殊的事情值得记录。

最后是不放弃,虽然好多稿件被打回,但是打回以后要想一想稿件缺少什么元素,下一次尽量避免这些问题,更好的成长。

这个乡村医生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随手拍摄的镜头,可以带着网友深入到自己故乡的过去和现在。但这个传统而认真的拍客,已然带着好奇心,勤快的双腿和思考的头脑上路,并坚持着他心中的自我实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