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视频国研中心党员风采录丨乡村振兴蹚 [复制链接]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挂职干部吴平的党员情怀

14:52

摄像、剪辑/曹阳

吴平简介

吴平,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中共党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气候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河北省大名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挂职)。年荣获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年11月,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年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晶晶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年5月17日,年轻的共产党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吴平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接受组织委派,来到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大名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帮扶大名县进行脱贫攻坚。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吴平始终不忘初心,担当使命,在工作中保持党员本色,践行党员精神,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高擎党旗,扎根沃土,无私奉献,体现出了一名党员干部满腔赤诚的为民情怀。
  当双脚踏上大名这片土地,他便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为大名人民谋幸福这件事上,口中谈的是大名,心中想的是大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大名的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蹚出一条新路。
  “挂职一方,扎根一方,情系一方。吴平在大名,多措扶贫有温度,乡村振兴有高度,课题研究有深度,招商引资有力度,百姓心中有热度。”这是大家对吴平的评价。年11月,吴平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脱贫攻坚优秀个人”。年2月,吴平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用脚丈量,用心谋划,促成支部共建

初到大名,吴平就受到了当地人的质疑:有人说他是来走过场的,有人说他是来镀金的,吃不了苦,受不了罪,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得回去了。
  面对质疑,吴平牢记初心和使命,时刻告诫自己:作为一名硬核的共产党员,要像党旗上的斧头一样务实,镰刀一样锋利,既能开山破路,又能披荆斩棘。

唯有真调研,方能出实招。三年来,吴平走遍了全县20个乡镇多个村庄。不定时间、不亮身份、不打招呼、不带随从,听真话、察实情、解难题。时间长了,村民们见了他,就像见到老朋友,拉着他的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在不断的调研中,吴平为民谋幸福的思路日渐明晰。

吴平是一位专家型干部,有想法,有思路。他深知乡村工作的复杂性,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思想难以统一,工作难度非常大。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让各项措施能够顺畅推行,让各个项目顺利落地,基层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以一个党员的敏锐性,迅速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基层党支部。“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支部。”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吴平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的支持下,促成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国研科技集团和儒家寨村党支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和万北村党支部结成共建支部。
  党支部的共建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党员干部的积极性,通过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立足五大振兴,大名县悄然发生着变化。
  

智库助力,勇于创新,体现“蹚路精神”

大名县万北村是河北省“大包干”第一村。“大包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万北村再次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的又一次变革。年,经过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论证,吴平带领课题组,选择了万北村作为试点,开始了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模式的探索。
  吴平说,乡村振兴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这是时代交给我们的全新课题,我们要用“蹚”的勇气和精神,探出新路。
  吴平与村两委反复研究,确立了在万北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以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思路。他三次召开动员会,帮助万北村成立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平台。面对起步资金没有着落的状况,他又发动19位党员克服重重困难,签下了“军令状”,每人拿出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第二天全部到账。看着19枚鲜红的手印摁在乡村振兴誓师动员大会承诺书上,吴平仿佛看到鲜红的党旗在高高飘扬。
  新型集体经济序幕拉开,以万北实业为平台,引来外部资金和技术,生态农业、富硒鸡蛋等项目陆续落地,又成立了集体控股的食品企业。首年亩花青素玉米种植成功,村里举办了喜庆热烈的“农民丰收节”活动,让大家倍受鼓舞。

科技赋能,电商拓展,促进产业振兴

为了提升大棚蔬菜、油料作物、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增产增效,吴平带着主管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种植户一次次对接科研院所和专家,引进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包括芝麻、大蒜、蔬菜、花生等。鼓励支持种植户发展农光互补,在光伏基地种植金银花、芍药等中药材余亩。

大名县是“中国小磨香油之乡”,但发展不尽如人意。为推进大名芝麻产业发展,年,吴平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乡村振兴背景下芝麻香油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专家为大名芝麻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带队考察交流芝麻产业;支持成立了邯郸市芝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举办“芝麻花生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培训会。年,大名县成功打造了万亩黑芝麻种植基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扶持龙头企业,大力拓展芝麻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名芝麻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小磨香油第十代非遗传承人李清林说,“吴县长帮我们的芝麻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老百姓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为了拓展市场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吴平多次组织各部门、企业召开电商发展座谈会,开展“千人培训计划”与“村播计划”。他还多次在“家乡来客”等电商平台为贫困户农产品代言,是最早为农产品代言的县领导之一。
  经他牵线搭桥,大名县的农副产品在全国消费扶贫平台“”上架,销售额名列河北第一,全国第九。年1月,他和县扶贫办一起组织电商企业、爱心企业、种植合作社等成立了大名县消费扶贫供应商联盟。 

扶智扶志,教育振兴,阻断贫困根源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为了从根源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大名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心血。“慧育中国”“一村一园”“高中教师能力提升”“国研励志奖学金”“伊利方舟”等项目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扶贫的重点内容。为了确保这些项目落到实处,吴平多方协调,事必躬亲,无数次走入幼儿早教家庭和幼儿园听课,现场督导。

吴平还积极促成了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家“家庭政策研究基地”落户大名。经他多次联系,邯郸市“微爱接力”志愿服务队走进隆真回民小学。由北京市教委组织来自北京市中学、人大附中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来大名送教扶智。

吴平心里时刻牵挂着大名的贫困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他发动了亲戚、同学、朋友等各方面的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多方筹集善款、爱心物资。对接国研中心资环所对万堤幼儿园捐赠价值余元的图书,国研中心农村部为儒家寨三街小学捐赠价值余元的图书,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心衣橱”公益组织为儒家寨三街小学捐赠价值余元的羽绒服。
  在吴平的积极协调下,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在大名举办“公益植树·关爱助学”活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万堤中学捐赠了价值2万多元图书成立益童书屋;通过互联网,万堤中学与首都师范大学附中一分校进行师生交流互动;对21名家境特殊的贫困生捐助了每人元助学金。中国绿化基金会捐赠10多万元建设智库专家银杏林。
  疫情期间,吴平多次走访慰问坚守在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联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为大名县捐赠价值72万元的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 

情满乡村,心系百姓,对党无限忠诚

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吴平怀着对大名每一寸土地的热爱,默默地耕耘,不求回报。他心里装的是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装的是如何能让村民们在未来过上具有独立造血功能的持续富裕的生活。

年5月,当大家听说吴平挂职期满要离开大名时,非常不舍得,纷纷给他打来电话和发来信息。更有数百村民自发将摁着红手印的挽留信寄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的手上,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帮助大名振兴发展。吴平留下来了,当地人开心地笑了。
  “脱贫攻坚是义无反顾的责任,乡村振兴是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作为一名党员,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不辜负老百姓的信任和期望。”吴平说。
  年5月17日,一束美丽的鲜花和一只绘有大名府古城图案、上书“大名欢迎您”的蛋糕送到了刚刚从村里调研回来的吴平面前。这一天是他到大名县挂职满三年的日子。三年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和付出,大名人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他们用最直白、最真诚、最朴实的方式表达了对吴平的敬重和感谢。
  “人在大名,就把心深深地扎根在此,与这里的人们一起,寻找幸福之路。”吴平深知,人生没有挂职,责任更没有挂职。他对大名怀着深深的热爱,大名同样也深深地爱着他。在大名这片热土上,吴平用心血汗水和无私奉献,彰显乡村振兴路上一名党员干部的襟怀和风采。

本文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