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初期 http://www.yunweituan.com/m/年,北京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刘光人和王玉进行了一次会面,他们在聊天中提到一个名叫阎又文的人,没想到王玉听后却是情绪激动,紧接着长叹一口气:“这个秘密如今也应该公布了,一定要给阎又文的子女一个交代。”
几天后,王玉找到了阎又文家,在进行一番交谈后,阎又文的子女也道出他们多年来的疑惑:“父亲去世后被葬于八宝山,但他的碑文却让我们疑惑不解,上面是这样写的。”
阎又文同志,山西省万荣县人,生于一九一四年七月六日……中国共产党党员……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一般来说,这种碑文是很少出现,上面既没有说明入党时间,其主人的事迹也十分模糊,而且最主要的是,“为革命做了很多工作”这句话,明显有他的暗指,但至于到底是什么,却没有明说。
一系列疑惑困扰了阎又文的子女多年,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甚至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但全都一无所获。
直到王玉的出现,才揭开了这个埋藏多年的秘密。
阎又文明面上是国民党起义少将,但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红色特工,接头人正是王玉。阎又文一生都在潜伏,以至于去世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只有少数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原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曾这样评价阎又文,说他是“隐藏典范”,“白皮红心”。大家肯定都想知道,这样一位“无名战士”,当年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年,阎又文出生在山西省荣河县,他的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好,虽说读上了书,但也是风波不断。为了不要辍学回家,阎又文利用空闲的时间打工,这种爱学习的良好品质,感动了他的老师,最后在老师的资助下,阎又文凭借着优秀的成绩,考进了山西大学法学院。
在山西大学读书期间,阎又文接触到进步思想,并开始大量阅读马列书籍。年,他还参加了进步团体“中外语文学会”。这个“中外语文学会”主要从事购买,翻译或是出版一些中外进步书籍,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还会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犯华北,阎又文在太原听了彭雪枫,程子华等人的报告后,心潮澎湃,决定投笔从戎,和一众热血青年奔赴延安,实现心中理想抱负。
在延安,阎又文接受了特工训练,正是这项专业训练,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个时候,阎又文参加了七里铺举办的情报侦察干部培训班,他是第二期的学生。
由于天赋异禀,加上努力上进,阎又文很快就学会了“潜伏”这项技能,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赞扬,甚至很多领导人都对阎又文的将来抱有极高的期待。
年年初,傅作义派周北峰前往延安晋见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选派一些“抗大”,“陕公”的毕业生到傅部工作,用以加强傅部的政治工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当时,刑西萍向阎又文建议说:“希望你能到傅作义的部队工作,一来可以帮他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来还能及时掌握傅作义的最新情况,方便组织作出决策。”
阎又文听到后点了点头,随即开始了他的潜伏生涯。
年9月,阎又文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他也在傅作义身边担任政治部主任,由于他工作认真,才华出众,文笔还很好,因此受到了傅作义的格外赏识和重用。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期后,阎又文于年春天调到傅作义身边工作,担任私人秘书一职。这个职位需要经常陪伴在傅作义身边,所以对于傅作义的最新动态,阎又文是再清楚不过了。
年下半年,国民党内部掀起了一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对外施加压力,导致很多之前安排在傅作义身边的共产党政工干部被“礼送出境”,阎又文也因此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在此期间,阎又文坚定内心,丝毫不受外界的干扰,随时等待组织的召唤。
年8月,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工作的王玉接到一项任务:到绥远傅作义的部队寻找一位地下党员,名叫阎又文。
王玉接到任务后,不敢耽误时间,乔装打扮成皮货商人,朝着傅作义所在的部队进发,但这次行动由于中途出现了一些状况,被滞留两个多月,无功而返。
年春,王玉再次出发,他一路奔波来到包头寻找线索,但几天后还是一无所获,然而就在这时,事情发生了转机。
那天,王玉来到一家餐馆吃饭,没过多久进来几个国民党军官,通过这些人的谈话,王玉发现其中一人和自己的口音相似。于是,王玉便通过认识老乡的方式,和这些人攀上关系。
这个国民党老乡叫做薛起禄,是傅作义部队司令部的机要秘书,王玉对他又是敬酒又是递烟,你来我往之间,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好,没过几天便开始称兄道弟。
当时,王玉化名为“张治公”,此行来到绥远是为了寻找在外工作的弟弟张治忠,在询问弟弟情况的时候,王玉还捎带询问了一些阎又文。薛起禄听到后,对王玉说:“你的弟弟我不认识,但阎又文我知道,他是傅长官身边的秘书。”
自从得到这个消息后,王玉喜出望外,加大力度对薛起禄示好。没过几天,薛起禄便带着王玉来到了阎又文的办公室。
当时办公室里还有一些人在工作,王玉没有办法和阎又文相认,便将找弟弟的借口又说了一遍。可想而知,这次肯定是无功而返。
不过,王玉并没有就此放弃,几天后,他打听到阎又文的住处,专门找了一个合适的时间,提着一些糕点登门拜访。
开门的是阎母,她将王玉领进了会客室后,便前去通知阎又文。阎又文对这个三番两次寻找弟弟的王玉很是警惕,一直在默默地观察着他。
而当时王玉因为阎母在场,也不好直接亮明身份,便将寻找弟弟的事情再次说了一遍。
几分钟后,阎母离开,王玉接连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你是叫阎又文吗?第二,你老家是不是在山西荣河?第三,就读于山西大学吗?
这三个问题一问出,使得阎又文更加提高了警惕,他死死盯住王玉的眼睛,想从里面看出一些什么。过了良久,阎又文终于慢慢地点了一些头。
得到回应后,王玉决定单刀直入,采用非常冒险的方式和阎又文接头。他说:“我是从延安来的,党中央派我来找你。”
这句话一说出,阎又文的情绪明显激动了很多,他赶紧上前一步,握住王玉的手说:“你们终于来了,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好几年了。”
就这样,阎又文重新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因为阎又文非常重要,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保持单线联络。在敌占区,能和阎又文联系的只有王玉,而在解放区,知道阎又文身份的也只有几个高层,比如中央社会部一室主任罗青长。
这样安排,可以很好地保护阎又文的身份不被发现,真正做到最好的隐藏,这也正是导致后来阎又文身份无人知晓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个时候,阎又文投资开了一家布店,成为了他和王玉的联络地点。
好几次,他们在这家布店的办公室里传递情报,各种各样的作战计划、人员布置被交到王玉手中,而王玉拿到这些情报后,也都及时传递给了中央,保证了情报的时效和安全。
有一次,阎又文和王玉在布店接上头,他焦急地说:“根据蒋介石的安排,傅作义的部队很有可能会进攻绥东解放区,应及时做好准备。”王玉听到后也是一惊,知道这个消息十万火急,但奈何延安距离绥东有多华里,如果骑马赶回去的话,会耽误很多时间。
于是针对这种情况,王玉决定先把情报送到绥东解放区。那天,王玉找到驻扎在丰镇的华北野战军某部,将阎又文提供的材料交了上去。
但领导看到这份材料后,认为其内容有些夸大,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开始向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绥东战役也随之打响。
年的年底,傅作义成为华北“剿总”总司令,坐镇于北平,他掌握着蒋介石40万部队的指挥权,所以,他的思想动向,对整个华北局势影响特别重大,这个时候,留在傅作义身边的阎又文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年5月,李克农找到王玉,给他安排了一项任务:到北平寻找阎又文,和他取得联系。虽然这个任务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那个时候,我军不仅在酝酿辽沈战役,还在考虑华北大会战。因此,详细掌握傅作义的最新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是王玉第一次来到北平,他迅速和阎又文取得联系。那个时候,阎又文虽然还是傅作义的秘书,但军衔已经升到了少将,这足以看出傅作义对他的重视程度。
来到北平以后,王玉一直都没有一个身份进行掩护,这对他开展工作是相当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阎又文利用关系给王玉办了一张《平明日报》的记者证。每周六,阎又文都会主持一场记者招待会,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将绝密的情报传递出去。
在记者招待会现场,不仅王玉和阎又文取得了联系,地下党员刘光人也和阎又文多有接触。
从阎又文的口中得知,傅作义和蒋介石之间本来就有矛盾,加上这些年来国民党内部腐败现象与日俱增,这使得傅作义十分痛心。
年8月,辽沈战役前夕,阎又文又向组织传递了傅作义的一条最新动态:傅作义不想内战,对国民党目前的状态也是十分寒心。
组织收到这则情报后,马上对其进行了分析,因为傅作义目前的政治态度有了动摇,一旦东北发生战斗,他不一定会毫无保留地服从蒋介石的支援命令,所以,我军应该先打下锦州,然后摆出关门打狗之势。
这年10月,李克农又找到王玉谈话,让他二次前往北平,找到阎又文了解傅作义的情况,并再三叮嘱道:“这次行动,千万不能暴露阎又文的身份,哪怕是最后牺牲,也不能暴露。”
王玉坚定地点了点头,知道事关重大,立即出发前往北平。因为有了前几次的经验,王玉在北平很快就和阎又文接上头,传达了组织交代的任务。
这次任务不同以往,阎又文也是冒着生命危险,才拿到了组织想要的情报——南京最高军事会议制定的战略计划。
有了这个战略计划,我军能够非常清楚地知道敌人下一步的动作,也正是因为这个战略计划,我军在年11月30日就完成了80万大军的集结,分成三路秘密入关,将傅作义的60万人马全部都围了起来。
那个时候,傅作义已经完全处在了被动的局面,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三个选择,第一是战,第二是走,第三是和。至于他到底会选择哪条路。也成为了所有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