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能治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又南过汾阴县西。
河水东际汾阴脽,县古城在脽侧。汉高帝六年,封周昌为侯国。《魏土地记》曰: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脽邱,上有后土祠。《封禅书》曰:元鼎四年,始立后土祠于汾阴脽邱是也。又有万岁宫,汉宣帝神爵元年,幸万岁宫,东济大河,而神鱼舞河矣。昔赵简子沈栾激于此,曰:吾好声色,而是子致之;吾好士,六年不进一人;是长吾过而绌吾善。君子以为能谴矣。
汾阴县,汾阴故城在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荣河镇庙前村。(,山西文物局)
汾阴脽,汾阴脽故址在今万荣县庙前村西;按注文“(汾阴)城西北隅曰脽邱”,汾阴脽位于汾阴故城的西北角;是汾河入黄河处的一处土丘,可惜已为黄河所没。原来的汾阴脽高十余丈,宽两里,长四五里,背汾带河,四面环水,是一块天然的泽中方丘,传汉武帝曾于脽上得古鼎二[1]。
汾阴脽被誉为中国最早的风水宝地。据史料记载,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是轩辕黄帝扫地而祭之所。注文中的后土祠位于“汾阴脽”上。汉武帝即位后把祭祀后土列为国之大事。从元鼎至天汉元年,汉武帝曾八次巡幸汾阴脽祀后土。元鼎元年六月得宝鼎于祠旁,即兴作《宝鼎之歌》,并改年号为元鼎。明万历年间,由于黄河泛滥,汾阴脽被激流冲刷而塌陷,后土祠择地迁建。清顺治十二年(公元年)黄河泛滥,后土祠被淹,只留下门殿及秋风楼。到康熙元年(公元年)秋,黄河决口,原后土祠建筑已荡然无存。
现今的后土祠位于今万荣县庙前村北的高崖上,是清同治九年荣河知县戴儒珍所迁建。后土祠现存有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五虎配殿等,规模宏伟,构思巧妙。山门与井台组成国内罕见的“品”字戏台,对研究中国古代舞台形制提供了重要例证。万荣后土祠是全国最大的后土祠且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水又迳郃阳城东,周威烈王之十八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雒阴、郃阳,即此城也。故有莘邑矣,为太姒之国。《诗》云:在郃之阳,在渭之涘。又曰: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谓此也。城北有瀵水,南去二水各数里。其水东迳其城内,东入于河。又于城内侧中,有瀵水,东南出城,注于河。城南又有瀵水,东流注于河,水南犹有文母庙,庙前有碑,去城一十五里,水即郃水也。县取名焉。故应劭曰:在郃水之阳也。
河水又南,瀵水入焉。水出汾阴县南四十里,西去河三里。平地开源,濆泉上涌,大几如轮,深则不测,俗呼之为瀵魁。古人壅其流以为陂水,种稻,东西二百步,南北一百余步,与郃阳瀵水夹河。河中渚上,又有一瀵水,皆潜相通,故吕忱曰:《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其水西南流历蒲坂(吴本、乾隆山西志辑要卷七引水经注均作“朔板”)西,西流注于河。
郃阳城,故治在今陕西合阳县洽川镇莘里村。(《郃阳县志》县东南有莘里[2])
瀵(fèn)水,上述注文涉及几处瀵水;“水出汾阴县南四十里,西去河三里”之瀵水(魁),故址在今万荣县西南南赵村(今属临猗县)[3]。“郃阳瀵水”则位于陕西合阳县东王乡的黄河之滨,在不足米的地段内,分布着王村瀵、勃池瀵、西鲤瀵、熨斗瀵和小瀵等五个泉眼。《合阳县志》说此处之泉“水口如车轮许,喷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曰瀵”。“瀵”原指由地底深处瀵泉水浇灌农作物,有明显的肥田效果,所以现在人称此处的泉为“瀵泉”。瀵泉的涌水量较大,流量也稳定,冬夏水温变化不大,泉水呈碧绿色。瀵泉是地下深部石灰岩层中的岩溶承压水,在地下流动过程中,溶入了多种常见离子和氮、钾、磷等肥料元素,用其灌溉,使农田水肥兼有,增产效果显著[4]。
谢鸿喜认为注文“其水西南流历蒲坂西”是错误的,因为蒲坂今称蒲州城,在永济,与瀵泉南北相距95里,瀵泉仅三里流程,故郦氏所说朔板绝非蒲坂…..而南赵村处峨眉台地之下,黄土坡随处可见,南赵村西有坡板沿河是事实,名之朔板与蒲州西达黄河土坡称蒲坂相同[5]。
河水又南迳陶城西。舜陶河滨。皇甫士安以为定陶,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坂城北,城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孟津有陶河之称,盖从此始之。南对蒲津关。汲冢《竹书纪年》: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薄坂关。四月,越王使公师隅来献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犀角、象齿焉。
陶城,学界多认为陶城在山西省永济市张营镇黄河岸边有南陶城村。
蒲津关,按注文所述,本文从谢鸿喜等所论,蒲津关即今永济县蒲州老城西二里处,已为河水所湮没[6]。
蒲坂县故城,谢鸿喜援引《郡国志》等所载,认为注文所谓的蒲坂城在今永济县蒲州故城南二里处。
蒲津渡黄河大铁牛,摄于年4月27日
△又南过蒲坂县西。
《地理志》曰:县故蒲也。王莽更名蒲城。应劭曰:秦始皇东巡,见有长坂,故加坂也。孟康曰:晋文公以赂秦,秦人还蒲于魏,魏人喜曰:蒲反矣,故曰蒲反也。薛瓒注《汉书》曰:《秦世家》以垣为蒲反,然则本非蒲也。皇甫谧曰:舜所都也。或言蒲坂,或言平阳,及潘者也。今城中有舜庙。魏秦州刺史治,太和迁都,罢州,置河东郡。郡多流杂,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浆焉。别调氛氲,不与佗同。蘭薰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更为籍徵之隽句,中书之英谈。
舜都之蒲坂,比对相关考古资料笔者以为今蒲州镇仁和堡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有庙底沟二期文化及龙山文化三期类型文物,面积约32万平米[7])极有可能便是当年舜都之蒲坂。(备注:抑或如谢鸿喜等所论[8],如注文所述,陶城与蒲坂两地都曾做过舜都。)
桑落酒,桑落酒因用桑落泉的泉水酿制,味道独特,是我国传统名酒之一。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南北朝时期的大文豪庾信在诗作中曾多次提到桑落酒,留下了诸如:“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香”、“蒲城桑叶落,灞岸菊花秋”等名句。宋代桑落酒曾被列入御酒。南宋文学家朱弁在《曲洧旧闻》记述:“内中供御酒,盖用蒲州酒法也。太祖微时至蒲,饮其酒而甘,喜之。即位后,令蒲州进酿酒方,至今不改。”至明代,其酒广为传颂,隆庆年间(年),冯时化曾将此酒录于《酒史》里:“桑落酒,河中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时,取其寒暄所得,以井水酿酒甚佳。是也。”可惜的是,清初桑落酒古法已佚。
桑落泉,乾隆《蒲州府志.山川》:桑落泉郡城外东南五里土龟原后土祠下,旧以北魏刘(白)堕桑落酒得名。可惜今泉亦缩,无酿者[9]。
郡南有历山,谓之历观,舜所耕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水。西迳历山下,上有舜庙。周处《风土记》曰:旧说,舜葬上虞。又记云:耕于历山,而始宁、剡二县界上,舜所耕田于山下,多柞树,吴越之间名柞为枥,故曰历山。余案:周处此《志》为不近情,传疑则可,证实非矣。安可假木异名,附山殊称,强引大舜,即比宁壤。更为失志记之本体,差实录之常经矣。历山妫汭言是,则安于彼乖矣。《尚书》所谓釐降二女于妫汭也。孔安国曰:居妫水之内。王肃曰:妫汭,虞地名。皇甫谧曰:纳二女于妫水之汭。马季长曰:水所入曰汭。然则汭似非水名。而今见有二水,异源同归,浑流西注入于河。
历山,约今中条山五老峰一带之山岭。
妫水,今称苍龙峪水,在永济市城西南21里处。汭水,今称苍龙峪水《汉唐地理书钞.尚书地记》云“河东郡青山东,山中有二泉,下南流者为妫水,北流者汭水[10]”
河水南迳雷首山西。山临大河,北去蒲坂三十里。《尚书》所谓壶口、雷首者也。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世又曰尧城。阚骃曰:蒲坂,尧都。按《地理志》曰:县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事有似而非,非而是,千载眇邈,非所详耳。
雷首山,在今中条山脉西南端。
尧城,比对相关文普资料,颇疑尧城即今蔡坡遗址。(,山西文物局)
又南,涑水注之。水出河北县雷首山。县北与蒲坂分山,有夷、齐庙。阚骃《十三州志》曰:山一名独头山,夷、齐所隐也。山南有古冢,陵柏蔚然,攒茂邱阜,俗谓之夷、齐墓也。其水西南流,亦曰雷水。《穆天子传》曰:壬戌,天子至于雷首。犬戎胡觞天子于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天子使孔牙受之于雷水之干是也。昔赵盾田首山,食祁弥明翳桑之下,即于此也。涑水又西南流注于河,《春秋左传》谓之涑川者也。俗谓之阳安涧水。
伯夷、叔齐墓,永济市首阳乡长旺村附近。现存二冢,各高4米,周长45米。墓之东面原有二贤庙,已毁。现存“采薇歌”、“伯夷颂”碑记两通和“伯夷叔齐庙碑”等。
涑水亦曰雷水、阳安涧水,今称安家涧水,发源于山西端上阳村东。涑水流域西候度、河古遗址、伯夷、叔齐墓等,是古迹集中,考古学家十分重视的“河曲”地区[11]。
[1]《水经.汾水注》: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阜长四五里,广二里馀,高十丈。汾水历其阴,西入河,《汉书》谓之汾阴脽,应劭曰:脽,丘类也。汾阴男子公孙祥望气,宝物之精上见,祥言之于武帝,武帝于水获宝鼎焉,迁于甘泉宫,改其年曰元鼎,即此处也。
[2]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年,第页
[3]谢鸿喜:《水经注山西资料辑释》,山西人民出版社,年8月,第21页。
[4]《中华文化与水》:中华泉文化;陕西省水利厅网站。
[5]谢鸿喜:《水经注山西资料辑释》,山西人民出版社,年8月,第21页。
[6]谢鸿喜:《水经注山西资料辑释》,山西人民出版社,年8月,第23页。
[7]山西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卷》(下),中国地图出版社,年,第页
[8]谢鸿喜:《水经注山西资料辑释》,山西人民出版社,年8月,第24页。
[9]引自李肇《国史补》
[10]谢鸿喜:《水经注山西资料辑释》,山西人民出版社,年8月,第26页。
[11]谢鸿喜:《水经注山西资料辑释》,山西人民出版社,年8月,第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