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形象大使中国储能产业发展亟待破解商业化难题
从23日在北京开幕的 储能国际峰会2012 上获悉,中国方兴未艾的储能产业 前景很光明,道路很曲折 ,如何在机遇来临之际把握*策风向、破解商业化难题已是当务之急。
储能是智能电、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以及电动汽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分别归属于物理储能、化学储能以及其他储能三大类。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专业委员会会长俞振华说,储能在中国的示范应用尚处于早期,目前没有形成市场机制。对于中国现有电力体制下,谁是应该为储能付费的受益方等问题思路不明确。
近年来,中国对储能产业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国家已经把储能写入了 十二五 规划,并提出要加强储能先进技术的应用。智能电规划的六大方面中有三方面提到了储能应用。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日前联合研究审议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首次加入了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一项,并将之排列在风电、光伏、生物质能之前,成为指南优先提及的领域。科技部发布的《国家 十二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把储能作为战略必争领域。
俞振华说,2011年是中国储能行业发展具有特别意义的一年。储能专委会的项目数据库先后收集到了国张北风光储能项目、中国电科院风电储能研究项目等40多个在这一年实施的储能应用项目,涉及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输配电、分布式发电、微以及电动汽车充放储换一体化领域。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意味着中国的储能产业充满了希望和潜力。 俞振华说。
过去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共有超过400个大型储能项目被开发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各种储能技术的商业化、示范性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国之间也围绕储能的创新和研发开始了一场竞赛,并纷纷将储能列入国家战略层面予以扶持发展。
俞振华说, 尽管如此,目前中国针对储能产业的*策仍主要集中在指导层面和示范项目,没有或少有针对整个产业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更没有达到类似美国、日本将储能当作一个独立产业加以看待并出台专门扶持*策的程度,尤其是缺乏为储能付费的机制,储能产业的商业化模式尚未成形。此外,具体应用、试点过程中所遭遇的关键材料、制造工艺和能量转化效率等技术难题也有待破解。这些都需要相关各界共同应对。
本次峰会邀请了40余位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多个国家的业内权威和产业精英,全面解析各自国家储能的产业*策、市场机制、技术方案及盈利模式,并发布了《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2》。
此次峰会由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国家标准委、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专业委员会CNESA联合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共同主办。